《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19
- 资源简介:
约5970字。
第8 课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朗读,联系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赏析精彩语句,体会细节描写。揣摩欲扬先抑的写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阅读,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学习托尔斯泰热爱人民、执着、博爱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把握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难点:
学习细节描写。领会并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三、教学设想
八年级的学生虽然接触过一些肖像描写,但对于本文这类集中所有笔墨、浓墨重彩,精确细致地刻画人物的肖像,并通过描写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品还没有学过,学生往往对肖像描写的理解只停留于表面,认为肖像描写只是为了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而对于肖像描写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之间的关系,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更难于通过肖像描写来领悟出人物的精神世界。所以,让学生通过肖像来领悟认为内心世界,是学习本文的首要困难。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适时地引导,循循善诱。
四、教学方法:
赏读分析法、发现法、实践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善于运用各种文学体裁,他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茨威格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不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1942年,茨威格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绿蒂在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双双服毒自杀。他的主要作品有《异端的权利》、《巴尔扎克》、《三作家》、《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昨日的世界》等。
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而无能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市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那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了无声的控诉和抗议。
2.介绍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