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三区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9970字。
湖北省武汉市三区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事关社会安全稳定大局,是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要扛牢责任,坚持以最________的标准,最_______的监管,最______的处罚,最_______的问责,持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A. 严肃 严格 严厉 严谨
B. 严肃 严厉 严格 严谨
C. 严谨 严格 严厉 严肃
D 严谨 严厉 严格 严肃
2.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 一项是( )
A. 我并不是否认你学习的进步,而是说你应该制定更合理的学习计划。
B. 通过自我风采展示活动,同学们了解了你,你对自己和同学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C.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生存和凝聚的动力。
D. 优化能源结构是推动我国能源革命的本质要求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一项是( )
A.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B.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C. 流行语是时代的脚印。它们既承载着人们对过去一年社会发展的记忆,也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态度,还折射出社会语言文化的最新变化。
D. 辛弃疾的词题材广泛:有的书写力图恢复中原、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他与苏轼并称“苏辛”。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疫气疯发”之后,我们如何寻求成长
①很多人都没有想到,2022年的春天,我们还在备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折磨。有网友造出了这样一个词——疫气疯发,指每天都被疫情气得要发疯。
②疫情只会带来创伤吗?并不是。
③在我们的古文经典《孟子》中,有这样的名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④其中的“曾益其所不能”,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创伤后成长”。
⑤心理学家发现,许多经历过创伤的人不仅展现出了惊人的心理韧性,还在创伤中生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研究表明,大多数创伤事件的幸存者并未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甚至,出乎意料的是,有很多人报告自己从这段经历中收获了成长。心理学家将这样的现象命名为“创伤后成长”,即在经历了极具挑战性的生活事件后展现出的积极心理变化。比如,经历过疫情隔离的人,在自我认知、生活哲理、人际关系方面都可能会有积极的变化,会更懂得觉察当下的幸福,更珍惜与朋友的线下相处等。研究发现,在疫情期间,人们的心理韧性程度整体有所提升,也就是说,人们更能有效地应对和适应疫情带来的逆境。今年的疫情中,有不少学生群体被感染、被隔离,虽然过程中肯定有烦躁、痛苦,但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发展变化的主要阶段,他们付出努力积极配合抗疫,也见证了大家的抗疫过程后,他们自己应对逆境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这都有利于他们日后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⑥一个人的创伤后成长让他自己获益,一群人的创伤后成长则会造福更多人。研究发现,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后,人们对他人的同情和信任程度会增加,团体凝聚力会增强,会做更多的慈善行为、正义行为。疫情无情人有情,一波波的疫情之下,我们也同样看到了邻里守望相助、各地伸出援手,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⑦如何寻求创伤后成长?三步走。
⑧心理学家总结了促进创伤后成长的三方面因素:个体内部因素、个体外部行为、社会联系。我们想要寻求创伤后成长,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⑨在我们个人内部,可以在认识上重新建构疫情的意义。疫情让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但我们也可用更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和讲述这段时间的经历。比如,在隔离或封闭在家的日子里,创伤的视角会认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