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8/28 14:58: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3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370字。

  同城异景,心之桃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是部编本教材中唯一一个散文单元,属于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单元主题是“自然情怀”。本单元都是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其中前三篇是现当代散文。《故都的秋》通过描写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反映了作者对物哀之美的审美旨趣;《荷塘月色》则是通过描写月下荷塘的朦胧幽美写出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哀愁;《我与地坛》通过描写地坛的景色变化,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充满哲理意味。
  选入本单元教材的《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及《我与地坛》都是景物描写精彩、意蕴深厚、语言优美的名家名作。三篇散文选取的是同一座城市里的景物,却呈现出各具特色、摇曳多姿的美,可谓是同中有异。教师要整合文章并找到关联点,异中求同,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获得情感的共鸣和哲理的体悟,进而丰厚自己的人生经验。
  【学情分析】
  第七单元对应高中语文2017年新课标“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本任务群的教学目标是“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散文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之前都接触过写景抒情散文,因此具备初步鉴赏的能力,但是第七单元的课文,相比初中,难度提升,尤其是在思想上以及对人生、社会的体会上更有深度,因此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深入文本进行探究。从整体进度来看,学生还没有开始学第七单元,也就是这堂课是第七单元的第一节课,因此不能盲目拔高,必须兼顾学生基础。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三篇散文中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之美,并运用在写景作文中。
  2.思维发展于提升:把握三篇散文中的写景画面及特点,学会分析“景”与“情”的关系。
  3.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悟文中蕴含的特殊文人气质及其对散文创作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
  把握文本写作背景及思路,概括文本中自然景物的特点,学习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艺术手法。
  2:学习难点
  分析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人生思考,探究这组散文中体现的民族审美心理。
  【教学策略】
  导入:生命,是一树一树花开,是燕在梁中呢喃。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虽然生命姿态各异,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处桃花源,不足为外人道,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写作伊始,桃花源就和文人隐士结下了不解之缘,而看似繁华喧闹的千年古都——北京,也藏着无数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