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检测练习1
- 资源简介:
约9870字。
1《沁园春 长沙》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用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中“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则活画了岳麓山一带枫林的红色仿佛人工染成的。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其中“透”字写出江水碧绿清澈和江水满溢之状,“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C.“鹰击长空”的“击”字准确地描绘出苍鹰展翅、矫健勇猛的雄姿。
D.“鱼翔浅底”的“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状态。
2.对意象描绘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红遍”修饰“万山”,用“尽”描绘“层林”,象征革命烈火越烧越旺。
B.用“碧透”﹑“争流”描绘江水与船只,一动一静,对比鲜明。
C.用“击”来写鹰的矫健有力,用“翔”写鱼的轻快自由,诗人从高到低写出了充满生机活力的意象。
D.用“竞”概写万类霜天,意在劝导人们要像大自然一样具有竞争的意识。
3.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法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情景交融。词人的心情是惆怅而激昂的,写长沙深秋景致,不同于传统诗歌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B.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作的对比。
C.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出鹰的矫健飞腾: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D.一个“独”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反问)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拟人)
D.粪土当年万户侯 (比喻)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与词的内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