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一中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
- 资源简介:
约7940字。
山东德州一中2023年语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
德州一中 孔明
一、 填空(8分)
(1) “ 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出自_________的《爱莲说》。
(2) 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 韩愈在《晚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虽平凡也要勇敢追寻属于自己的舞台。
(4) 温庭筠借花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诉说着他初春时节早行时的难过心酸。
(5)如果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参加“天下国家??诗文展示”综合性学习活动,准备选用“______,______”两句连续的古诗文作为开场白。
二、阅读(70分)
(一)儒林众生相
语段一:匡超人道:“我的文名也够了。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账,共是九十五本。弟选的文章,每一回出,书店定要卖掉一万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的客人,都争着买,只愁买不到手;还有个拙稿是前年刻的,而今已经翻刻过三副板。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牛布衣见他如此说,也不和他辩。
语段二:两人进来,先是静斋见过,范进上来叙师生之礼。汤知县再三谦让,奉坐吃茶,同静斋叙了些阔别的话;又把范进的文章称赞了一番,问道:“因何不去会试?”范进方才说道:“先母见背,遵制丁忧。”汤知县大惊,忙叫换去了吉服;拱进后堂,摆上酒来。席上燕窝、鸡、鸭,此外就是广东出的柔鱼、苦瓜,也做两碗。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箸来,范进又不肯举。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
语段三:牛玉圃道:“只为我的名声太大了,一到京,住在承恩寺,就有许多人来求。也有送斗方来的,也有送扇子来的,也有送册页来的,都要我写字、做诗。还有那分了题,限了韵来要求教的。昼日昼夜,打发不清。才打发清了,国公府里徐二公子,不知怎样就知道小弟到了,一回两回打发管家来请。他那管家都是锦衣卫指挥五品的前程,到我下处来了几次,我只得到他家盘桓了几天。临行再三不肯放,我说是雪翁有要紧事等着,才勉强辞了来。二公子也仰慕雪翁,尊作诗稿是他亲笔看的。”因在袖口里拿出两本诗来递与万雪斋。万雪斋接诗在手,便问:“这一位令侄孙一向不曾会过。多少尊庚了?大号是甚么?”牛浦答应不出来。牛玉圃道:“他今年才二十岁,年幼还不曾有号。”
2.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匡超人不识“先儒”酿成笑话,讽刺了那些装作有文化,不懂装懂的读书人。
B.范进最终用了白颜色竹筷,表面是要为母亲守孝,实则“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
C. 牛玉圃与范进、匡超人一样,都是虚伪的人。
D. 牛浦未答出万雪斋的问题是因为自己的大号名声太大,不方便说。
3.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段一“匡超人红着脸道”体现了匡超人的羞愧。
B.语段二对范进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刻画了范进为母守孝的虚伪和敷衍。
C.文中“小弟”是谦辞,“见教”“敢问”“拙作”也是谦词;“令侄孙”是敬辞,“赐教”“足下”“垂问”也是敬词。
D.语段二中的范进已通过了“乡试”,“乡试”第一名称为“亚元”;汤知县语中的“会试”又叫“春闱”,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下列对《儒林外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儒林外史》中,作者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揭露和嘲讽科举制度造成的丑恶现象以及封建末世的衰颓风气。
B.莺脰湖大会上,岸上人看“儒林”名士装模做样,附庸风雅;在西湖诗会上,儒林名士评赏“戏子”,庸俗无聊,斯文扫地。
C.“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这句俗话写出花钱好办事的社会现实,充分反映出整个国家的腐朽及官场的黑暗。
D.权勿用、匡超人、严贡生等人是作者批判鞭挞的对象,却入了幽榜,受皇上旌表,不符合吴敬梓主张礼乐兵农治世的社会理想。
5.校园戏剧节拉开帷幕,本周女性剧场——“女性英雄,巾帼铿锵”,中外演员齐齐登场,请帮忙完成节目简介。(4分)
节目 演员 故事 形象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花木兰 代父从军。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