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夜行者梦语》学案及补充资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7/15 22:44: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000字。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意义。
2.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点:了解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时期人们的文化思想状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题以及阐述过程。
学习难点:1。文中有关相关主题的有历史背景的句子的解读
          2.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学习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解读作者及其背景
1.韩少功,1953年元旦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68年初中毕业时仅15岁,就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湖南省汨罗县汨罗江边的天井乡务农。在农村,劳动之余写些对口词、小演唱、小戏曲,1974年秋调到县文化馆任创作辅导员,1977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多有作品问世,并引起一定社会反响。《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别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大学毕业,到湖南省总工会工作,先后任《主人翁》杂志编辑、副总编。1985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6月发表中篇小说《爸爸爸》,亦引起一定反响。同年到湖南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并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8年调到海南省文联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1990年调任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另有译著两本。他的小说多取材于知识青年生活和农村生活,以思想蕴含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独树一帜,被翻译成英、法、俄、意等多种外国文字。
韩少功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文体意识。1985年3月,他在《作家》杂志发表了《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寻根”思潮的纲领性文章,其代表作为《爸爸爸》,90年代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是一个不断突破自己和突破别人的作家。
90年代起,韩少功和张承志、史铁生等小说家一样,改弦易辙,转向散文创作,以发扬中国传统的具有特殊人文传统,同时,觉得自己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对公共领域的思想问题表达自己的思考。代表作为《夜行者梦语》《韩少功散文》等散文随笔集。
2.《夜行者梦语》的写作背景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社会和文化“转型”,知识分子位置和功能的变化,商业社会中的消费取向,使得一部分作家更急迫地关注生存的精神性问题。这些作家在80年代就已经确立自己的艺术个性和文学地位,大多有“知青”生活的背景。他们90年代的创作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关注精神问题和现实批判的主题。这方面的创作有张承志的长篇小说《心灵史》和散文《荒芜英雄路》、《以笔为旗》,张炜的小说《家族》、《柏慧》和散文《融入野地》、《无援的思想》,韩少功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和散文《夜行者梦语》,史铁生的小说《务虚笔记》和散文《我与地坛》,王安忆的小说《乌托邦诗篇》、《纪实与虚构》和散文《重建乌托邦》。这些作品往往保持一种“精英”立场,在剥离80年代理想主义精神的政治含义的同时,试图寻求反抗商业社会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精神资源。因而,在这些作品中,人的生存意义与价值等“形而上”主题得到强化,生存哲理、宗教、历史传统以及“民间”文化等成为所追寻、挖掘的精神资源的主要构成。
二、解读文章内容
(一)解读文章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的内容:简要概述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人类常常把一些事情做坏,美好的初衷在实践中就变了味。
1.把爱情做成贞节牌坊  (虚伪的坚贞)
2.把自由做成暴民四起  (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