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54
- 资源简介:
约3780字。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朗朗上口、节奏分明的艺术特点。
2.学会诗歌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诗是如何从写景过渡到抒情的。
3.感受革命时期青年人的改变祖国落后面貌的渴望,体会他们希冀开创新未来的热血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PPT展示);
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
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教学准备】
PPT及作家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运用PPT展示)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和主要事迹。其中要重点介绍毛泽东在文学上的成就,并联系学过的课文。在导入的过程中要讲述毛泽东的生平和代表作品: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之,后改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除此之外,毛泽东还是一位有着优秀的古代文学基础的艺术家,他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主要收录于《毛泽东诗词》中。
二、整体感知
1.根据课前预习,出声诵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然后找同学领读。
2.找学生谈谈自己读后印象深的优美的句子,将诗中描写的景物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3. 教师范读课文。
三、深入研读
1.分析诗歌的上下阕,梳理课文内容。
明确:本诗属于长诗,分为上下阕。带学生简要复习词的上下阕的概念。
2.指名读诗歌的上阕,请学生概括上阕的主要内容。
明确:诗歌的上阕指明了——时间:寒秋;地点:湘江(橘子洲头)
3.作者在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明确:(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红叶、湘江、来往船只。
4.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呢?小组讨论。
明确:远景与近景结合,动静结合。“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远眺,静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近景、静景和动景;“鹰击长空”是高处的景色,动景;“鱼翔浅底”是低处的景色,动景。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很有层次感。
5.提问:在这些景物描写中,你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