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7/21 6:50: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0题, 约29570字。

  东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检测
  高一语文
  2023.7
  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爱:爱护
  A.
  善刀而藏之 善:揩拭
  举先王之政 举:施行
  B.
  承天景命 景:重大
  始速祸焉 速:快速
  C.
  大礼不辞小让 让:谦让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疾:憎恨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微小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原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
  【解答】A.①错误,爱:吝惜。句意:齐国虽然狭小,我怎么会吝惜到舍不得一头牛的地步。
  ②正确。
  B.都正确。
  C.①错误,速:招致。句意:才招致了祸患。
  ②正确。
  D.①正确。
  ②错误,微:假如没有。句意: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
  故选:B。
  【点评】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吾与点也     勿夺其时
  A. B.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于我心有戚戚焉
  C. D.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批大郄,导大窾,因其固然
  A.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吾其还也     牛何之
  C. D.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养亲、敬亲、谏亲和慎终追远,构成了儒家孝道的基本内涵。曾子是孔子孝道的传承者,“慎终追远”就出自曾子之口。“慎终”是指按照丧礼慎重办理父母丧事;“追远”指春秋祭祀,以示怀念追思祖先。
  孔子非常重视丧祭之礼,但他重视的是在这种礼仪中子女所滋生的内在的自然亲情,而不是片面追求丧葬之礼外在的周密与繁缛。每个人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身份不断变换,人的真情实感总是隐匿于各种社会角色的“盔甲”背后。往往在至亲亡故之时,一个人的真实情感才会淋漓尽致地袒露在众人面前。因此,在丧祭之礼中,孔子强调的是内在自然的悲痛之情、哀思之心。颜回去世时,七十一岁的孔子哭得全身抽搐,学生劝他不要这么伤心,他说:“我不为这样的人伤心,还为什么样的人伤心呢?”
  孔子之所以非常重视丧祭之礼,原因并不仅仅在于其间渗透着“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孝道精神,更重要的是可以起到“教民追孝”的道德教化作用。弟子宰予向孔子请教:“子女为何要为父母守孝三年?”他觉得为父母守孝三年的期限太长了,想将“三年之丧”缩短为一年。孔子批评他说:“你这样做能心安吗?儿女降生三年后才能脱离父母亲的怀抱,替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的通礼。难道你从小就没有得到父母的慈爱吗?”师生之间的这一场讨论,表面上是在讨论古礼,实际上涉及“感恩”这一道德意识与道德情感如何培植的问题。在孔子看来,“三年之丧”不仅是对父母孝敬之情的彰显,而且也是验证一个人感恩意识是否已牢固确立的标杆。
  中华文化非常重视感恩之心,几乎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要祭天地、祭先祖,在祭祀仪式中表达真诚的感恩之情。现代社会出现的“啃老族”“巨婴”等不良现象,与感恩教育的缺失有一定关系。“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是建构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取材于曾振宇《慎终追远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二
  严格说来,“慎终”和“追远”是两个概念。“慎终”是针对丧礼而言的,强调的是对死者尊严的维护;“追远”是针对祭礼而言的,强调的是对远祖的纪念与缅怀,丧、祭二礼,是八礼当中最重的礼,因为它们使人从切身的性命出发,建立历史感,这正是曾子认为慎终追远能够使“民德归厚”的原因。
  人类建构的历史之所以对每个人的性命有意义,是因为它不只是烦琐的纪年、陈旧的史书和遥远的故事,而是与“我”生命的来处和归宿,与“我”的身心性命息息相关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正是丧祭之礼起到了为历史不断赋予生命与灵魂的作用。丧礼之“慎终”,是在哀戚爱敬中将至亲送进历史;祭礼之“追远”,是在与天地祖先的深度对话时,将历史拉回现实,重温“我”与历史的关联。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历史,不仅体现在“二十四史”里,而且落实在每家每户的宗祠丘墟、谱牒姓氏上,更深入于每个个体的忠孝节义,修身齐家中。每个普普通通的人都在创造和组成历史。在当今讨论慎终追远,从小处说来,是为了调整当前时代的丧礼与祭礼;从大处说来,是要为现代人重塑充满敬意的切身历史感。
  (取材于吴飞《慎终追远的当代语境与转化》)
  4.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丧葬之礼重在表达真情实意,不必在意外在的形式。
  B.在丧礼上,因为过于悲痛而出现某些过激言行是可以理解的。
  C.孔子认为宰予并未真正确立感恩意识,因而批评他。
  D.从建设“文化强国”的角度来看,“慎终追远”具有深远的价值。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慎终”“追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儒家“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内涵一致,都是表达对祖先的怀念
  C.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
  D.其表现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6.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当代人应如何践行“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5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7—10题。
  材料一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