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 资源简介:
约25290字。
文言文阅读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①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注】①浮图慧褒,即唐代著名僧人慧褒禅师。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尽吾A志B也C而D不能E至F者G可以H无悔I矣J其K孰能讥之M乎此0余P之Q所得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名,给••••••命名,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名我固当”的“名”意思相同。
B.以,因为,与《屈原列传》中“中述汤武,以刺世事”的“以”意思不同。
C.相,帮助、辅助之意,与熟语“吉人自有天相”中的“相”意思相同。
D.所以,表凭借,与《石钟山记》中“此世所以不传也”的“所以”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介绍褒禅山名字的由来、华山洞的位置,以及路边石碑的碑文,为下文记游说理做了铺垫。
B.华山洞的前洞地势平坦,且路程近,因而游览的人很多;后洞地势险峻,且路程较远,因而游览的人少。
C.作者一行人深入后洞,比好游者少走了十分之一就出了洞,“我”为此感到后悔,因为未能尽享游玩之乐。
D.本文与苏轼的《石钟山记》风格相似,同属于山水游记,都是从记游中引出议论,在叙述中说明事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14.王安石认为想要看到奇伟的美景,需要哪些条件?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①,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