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3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7/10 21:50: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4题, 约12400字。

  2023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语   文            2022.07
  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I(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洞庭湖,又名云梦泽、青草湖等。作为湖湘地区的“眉目”和标志,洞庭湖意象源远流长,先秦典籍对其就有不少记述和吟咏。历史人物的不断穿梭其间赋予了它独有的绚丽璀璨的地域文化。但真正把洞庭湖作为故事重要的生发地和表现背景的小说出现在唐代,由此形成的多姿多彩的洞庭湖小说群,烙上了鲜明的地域文化印记。洞庭湖,不再是单纯的地理空间,而是充满浪漫气息的圣地,承载着小说家们对理想爱情的期许,对小说诗意化的审美追求。
  唐传奇中的洞庭湖常常被视为孕育两情相悦的浪漫之地,许多如歌如泣的婚恋故事在这里演绎。如《柳毅传》中柳毅因科考不中去泾川访友的途中遇到牧羊受苦的龙女,为其送信至洞庭,这才引出了以后曲折复杂而又浪漫动人的故事。《郑德璘》中郑德璘与韦氏两人驻舟相遇以诗达意以及韦氏死后复活重逢意中人等妙趣曲折情节,皆发生在洞庭之畔。这些华美而缥缈的爱情,为洞庭湖涂抹上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洞庭湖还被唐代小说家用来构建异境异物,打造瑰玮奇丽的文学空间,极大地强化了小说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魅力。就异境构建而言,特别引人瞩目的有《柳毅传》中的水下龙宫、《许汉阳》中的“夜明宫”等。水下龙宫是“奇草珍木、无所不有”,“夜明宫”则“四面奇花异木,森耸连云”。这些充满想象力的异境是作者浪漫情怀的充分流露。
  那么为什么洞庭湖会成为唐传奇中最具浪漫气息的地方呢?中唐时期的历史语境应是洞庭湖情结出现、情感意蕴得以丰富的主要原因。中唐以前,唐代文人多有充满进取的精神风貌。安史之乱以后,国运衰退,士人进取之心渐消,遂多于现实之外寻求寄托。具体到小说创作上,表现为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辅以想象、虚构,在才子佳人、人神交往等情节中解释现实人生、抒发内心怨愤。洞庭湖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地域,已升华为一种包容了固定情思的文化符号和普遍意义上的文化象征,很好地满足了这一时期文人的期许。
  中唐时期重视小说审美特性的风尚促使文人更加注重洞庭湖内蕴的挖掘,这一转变为洞庭湖情结在唐传奇中的拓展提供了契机。中唐时期随着“滋味说”等理论的提出,小说家对小说审美特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他们从丰富多彩的洞庭湖传说里汲取素材、情思、意境来充实文本,从而形成了浓郁的诗意小说。这种诗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插入诗歌,特别是骚体诗,使得以叙事诗为主的小说具备了浓厚的抒情意味。二是在小说氛围和意境上,有意识地营造一种诗一般的韵味。如《湘中怨解》虽是讲述一个人仙遇合的传统题材故事,但作者并不着意于情节的曲折,而是注重意境的营造。小说在“舞毕,敛袖……须臾,风涛崩怒,遂迷所往”中收尾极具诗的韵味与浪漫气息。
  此外,洞庭湖自身的地理环境与唐代文人的审美心理相契合,使其逐渐成为文人情感的载体。其风流袅娜的自然美,吸引了文人赋予其丰富的意蕴。“俄见碧山出于远波”(《柳毅传》)、“阔水波澄,高天月皎”(《高昱》),寥寥数语,但都写出了洞庭湖超脱清幽之景。这种美景与中唐文人追求逍遥闲适、与世无争的审美心理相契合,从而在唐传奇中被赋予了浪漫、空灵、清幽的意蕴。
  (摘编自《洞庭湖何以成为唐传奇最浪漫之地》)
  材料二:
  作为天下驰名的山水佳境,“洞庭”在唐诗笔下,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意象。尤其是对于水的描写,经常用洞庭来形容水势的阔大与风景的美妙。在这里,“洞庭”只是一个美好风景的代名词,是为了描绘其他相似景象而采取的类似比喻或者联想的手法。如温庭筠的“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
  1.下列选项中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多姿多彩的、具有鲜明地域文化印记的洞庭湖小说群中,洞庭湖承载着小说家们对理想爱情的期许,对小说诗意化的审美追求。
  B.安史之乱后,有士人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辅以想象、虚构,在才子佳人等情节中解释现实人生,抒发内心怨愤,这是他们于现实之外寻求寄托的一种具体方式。
  C.中唐时期小说家对小说审美特性的认识在不断提升,在小说氛围和意境上有意识地营造诗一般的韵味,使小说具备了浓厚的抒情意味。
  D.洞庭湖具有独特的交通地位和政治意义,很多到达洞庭的非本地文人,在他们的诗作中,常常不自觉地带着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惆怅。
  2.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湖湘地区的“眉目”和标志,洞庭湖意象源远流长,但在唐朝以前还没有出现过描写洞庭湖的小说。
  B.为了强化小说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魅力,唐代小说家常常用洞庭湖来构建异境异物,打造瑰伟奇丽的文学空间。
  C.《湘中怨解》注重意境的营造,在讲述人仙遇合的传统故事时,有意淡化情节。
  D.“洞庭波”意象具有秋天的肃杀之感与湖水的阴柔美,比较适于抒发哀怨的情感。
  3.下列诗句用来论证材料二中“洞庭只是一个美好风景的代名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遥看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B.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C.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韩愈《登岳阳楼》)
  D.雨外鸟归吴苑树,镜中人入洞庭烟。(韦庄《和侯秀才同友生泛舟溪中相招之作》)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
  5.加斯东•巴什拉在《空间的诗学》说:“空间并不是简单的实体容器,而是具有意义的。”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洞庭湖”在唐传奇与唐诗中的“意义”。(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邻居们
  老舍
  明先生对不识字的太太放纵儿女,和邻居吵闹,辞退仆人这些事,给她一些自由,以为是为明家露脸。明先生的头抬得很高。他有在洋人那里赚钱的职业,他求不着别人,所以用不着客气。他永远不看书,因为书籍不能供给他什么。可是,他究竟还有点不满意。他清清楚楚地看见自己身里有个黑点,像水晶里包着的一个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