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8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7/1 14:25: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4 总计: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 约31570字。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由于使用者在城市的建筑空间和公共空间中的活动是连续的,因而,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建筑无论是在物质空间上还是在社会空间上,都是相互依存和互为前提的,是一种耦合关系。以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耦合关系审视城市建筑,建筑的城市价值不可小看。
  城市建筑要实现其城市价值,建筑的空间应该突破自身的封闭状态,接纳和承担城市职能,体现建筑与城市空间在空间领域和空间职能上的复合和重叠,建筑在实现自身的建筑功能的同时,承担城市公共空间的职能,为市民提供活动、交往场所,在使用过程中起到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这样以城市公共空间特质存在的建筑空间,能够弥补城市公共空间在数量上的不足,同时也丰富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多样性。通过开放建筑用地内的场地空间以及建筑内部空间等获得的城市公共空间,具有连接与转化的重要功能,可以促使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相互渗透交融,形成过渡的、层次丰富的,内外渗透的连续空间。这是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实现耦合的重要途径。而建筑正是通过在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化建设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来实现自身的城市价值。
  建筑一方面作为物质实体对城市公共空间起着空间限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建筑物对城市公共空间起着功能支持和视觉景观的作用。
  建筑在城市广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如芦原义信在 《街道的美学》 中所说:“广场是城市中由各类建筑围成的城市空间。”在城市广场的构成要素中,建筑的立面或者整个建筑实体成为广场边围要素,.起到了围合空间的作用,对限定广场空间起到决定性作用。建筑从尺寸、形态、肌理、开口、功能上影响着广场空间的品质,也是广场活动重要的行为支撑,因为广场边界上的建筑物直接决定了广场上人的活动方式。比如一个纪念性广场 (天安门广场) 与商业广场(大拇指广场) 的性格特征正是由其周边的建筑的功能决定的。又如:广场周边建筑形态特征也会对广场产生强烈的影响,多样化的建筑形态令广场空间具有动感、充满生动活跃的气氛,而对称性的建筑形态则产生权威感,强化广场的空间轴线和方向性。
  在城市中,城市与建筑通过街道空间联系在一起,人们在街道上来回穿梭,街道空间既是步行交通空间也是交往空间,街道上充满了多样化的城市生活。但是,机动车成为街道主角的这一变化,改变了街道的尺度和亲切宜人的气氛;使得街道原有的交往功能逐渐弱化,城市与建筑的连续性也大大减弱。恢复街道空间本色,应该至少在一定区域内设置步行优先的道路,或者至少让建筑对机动车道的人行道空间进行耦合作用,优化步行空间使之成为街道。
  与街道空间耦合的建筑,限定了街道空间,对街道空间的良好尺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街道获得界面的连续性和良好的空间尺度。同时,城市建筑也为街道空间的变化起到了节点的作用。建筑周围的空间、建筑的灰空间以及建筑内部设置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使街道空间有适度延伸,使街道空间增加可以让人驻留的空间节点,成为街道交往空间的补充和发展。
  城市建筑除了对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广场和街道具有重要意义外,对其他各种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空间的连续性需要通过建筑所创造的公共空间进行衔接和转换以得到最大化的实现,使得相邻的城市公共空间相互渗透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现相邻空间之间的功能互动、空间流动的同时,也带来其职能的交•叉和渗透。这种建筑中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其他城市公共空间的互动带来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的集聚效应,能创造更大的城市价值。
  城市建筑在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空间的限定者、空间的创造者,离开建筑的参与,城市公共空间将失去色彩,将会减弱对公众城市生活的支持度。实现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耦合正是让建筑回归其在城市这个大系统中的角色定位。
  (摘编自孙彤宇《从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耦合关系论城市公共空间的动态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筑的城市价值,不仅在于实现自身的建筑功能,更重要的是能接纳和承担城市公共空间的职能。
  B.只要开放建筑用地内的场地空间以及建筑内部空间,就能获得内外相互渗透的连续城市公共空间。
  C.建筑作为城市广场的要素之一,不仅影响着广场空间的品质,还间接决定了广场上人的活动方式。
  D.与街道空间耦合的建筑,一方面限定了街道空间,另一方面也为街道空间的变化起到了节点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关系出发,提出建筑要实现其城市价值需起到城市公共空间作用这一观点。
  B.文章第四段以天安门广场和大拇指广场为例,论证了不同形态的建筑决定了广场的不同的性格特征。
  C.文章在阐述建筑对街道空间的作用时,使用“大大”“至少”“一定”等词,体现了论证语言的严谨性。
  D.文章从城市广场、街道空间和其他城市公共空间三个方面阐述了建筑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城市公共空间特质存在的建筑空间,能够丰富城市公共空间的多样性。
  B.以机动车为主的街道空间,会弱化其原有的交往功能,并减弱城市与建筑的连续性。
  C.对建筑所创造的公共空间进行衔接和转换,能完全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连续性。
  D.相邻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功能互动、空间流动,可以创造更大的城市价值。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根据对材料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干旱是自然灾害中影响范围大、致灾严重的灾害之一。一般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四类。气象干旱在演变过程中会逐步传递到其他部分,从而会影响水资源供给、农业生产、能源供应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受大气环流和陆气互馈等机制影响,高温和干旱之间存在相关性,经常出现同时或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