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6/30 17:13:4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6题, 约9920字。

  西安市雁塔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16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最初的诗人都无意于规律而自合于规律,后人研究他们的作品,才把潜在的规律寻绎出来。这种规律起初都只是一种总结账,例如“诗大半用韵”“章句长短大半有规律”“平声和仄声的交错次第大半如此”之类。这本来是一种自然律,后来作诗的人如法炮制。从前的诗人多用五言或七言,他们于是也用五言或七言;从前的诗人五言起句用仄仄平平仄,次句往往用平平仄仄平,于是他们也用同样的次第。这样一来,自然律就变成规范律了。诗的声韵如此,其他艺术的格律也是如此,都是把前规看成定例。
  艺术上通行的作法是否可以定成格律,以便后人如法炮制呢?
  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都不免有流弊。从历史上看,艺术的前规大半是先由自然律变为规范律,再由规范律变为死板的形式的。一种作风在初盛时,自身大半都有不可磨灭的优点。后来闻风响应者得其形似而失其精神,有如东施学西施捧心,在彼为美者在此反增其丑。流弊渐深,反动随起,于是文艺上有所谓“革命运动”。文艺革命的首领本来要把文艺从格律中解放出来,但是他们的闻风响应者又把他们的主张定为新格律。这种新格律后来又因经过形式化而引起反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部艺术史全是这些推陈翻新、翻新为陈的轨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格律都有形式化的倾向,形式化的格律都有束缚艺术的倾向。知道这个道理,就应该知道提倡格律的危险。但是提倡不要格律也是一桩很危险的事。我们固然应该记得格律会变为死板的形式,但是也不要忘记第一流艺术家大半都是从格律中做出来的。比如陶渊明的五古、李白的七古、王维的五律以及周邦彦诸人所用的词调,都不是出自作者心裁。
  提倡格律和提倡不要格律都有危险,这岂不是一个矛盾吗?这并不是矛盾。创造不能无格律,但是只做到遵守格律也绝不足以言创造。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种文体在初起时,往往有许多优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固有的缺点逐
  渐显现,于是反动随起,文艺革命由此而生。
  B.王国维认为中国古代文体的演变都是由于豪杰之士感受到旧体的流弊,因
  此创造出另外一种新的更好的文体而实现的。
  C.人的情感有群性和个性之分,作为人类情感反照的艺术也有群性和个性分,
  进行艺术创作时需要兼顾群性与个性。
  D.格律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但在发现格
  律束缚了情感的表达时,大多会选择放弃格律。
  2.下列选项中,最能概括文中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一味追求格律,不免陷入诗歌规则的窠臼。工技而忘意是作诗大忌。
  B.对于格律,既要“入乎其中”,接受其约束,也要能“出乎其外”,灵活运用。C.格律限制了笔墨的肆意,貌似束缚了手脚,却是作品能够得以流传的基础。
  D.学写近体诗,应先从格律入手。运用自如后就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艺术的格律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比如最初的诗人写诗并没有格律可依,
  格律是后人从前人的作品中总结出来的。
  B.艺术的前规大多由自然律变为规范律,再变为死板的形式,最终被“革命”,
  这是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C.对于格律,应追求从整齐到变化的发展过程,从整齐人手,作者会遵从创
  作本能和情境需要自然而然寻求变化。
  D.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因此格律对古代
  诗人的创作并不重要。
  4.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3 分)
  5.《红楼梦》黛玉教香菱作诗时说,“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家
  巴金
  高觉新是觉民弟兄所称为“大哥”的人。他和觉民、觉慧虽然是同一个母亲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可是他们的处境并不相同。觉新在这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又是长房的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