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6/27 16:57: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14330字。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共150分钟,分值150分。
  2.请在答题卡规定区域作答,其他区域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春秋笔法”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亵贬惩劝,各有义例”,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左丘明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但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脖胧。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对“春默笔法”进行了演绎,这是一大进步,使得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尽是董仲舒固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普代的杜预。他在《春秋左传集解》的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进行了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督学中解放出来。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随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作的隐瞒,大事从简或者曲笔。春秋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婉转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目的选择;曲笔是曲折抒尾,这里的“曲”是曲折,并不是歪曲。能够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竞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奈!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选自《“春秋笔法”集释》,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小说源于史传。史传之叙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是一种实录事迹而令褒贬自见的叙事方式。中国小说有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大系统。文言小说直接由史传衍生出来,其叙事传统继承史传自不待言;白话小说从民间“说话”口头文学演进而成,当生活在史官文化中的文人雅士成为它的主要创作者的时候,便意味着它也纳入到了史传叙事传统之中。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的最终合流是中国文化所决定的历史发展归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笔法”由孔子首创,先经左丘明进行概括,再经董仲舒进行演绎,最终由杜预完成了普及,从而成为了写作与表达的固定范式。
  B.孔子以后的著史者,只要在记述历史过程中,按照一定义例,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就必然能达到“春秋笔法”的效果。
  C.文人雅士成为白话小说的主要创造者,意味着白话小说纳入到了史传叙事传统之中,这也就决定了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的最终合流。
  D.限知性的客观叙述限制了叙述视点的随意转换和对角色的隐衷随意代述,从而有效地
  隐蔽了真正的叙事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笔法”并不隐晦历史事实的真相,以“春秋笔法”记述的历史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是非分明。
  B.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的代表作《春秋繁露》,因为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而被后代不少学者界定为哲学著作。
  C.由于白话小说是从口头文学演进而成,因此需要通过长篇章回小说来帮助它完成从主观叙述向客观叙述的转变。
  D.作品对重要人物和事物的叙述,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是因为作品中行动人物的观点并不完全代表作者的观点。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有关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鸿门宴》中刘邦与樊哙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脱身独骑”,叙事者在对客观事实的叙述中包含了自己的价值判断。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表明了叙事者伴随在读者身边,提醒读者注意作品的主要内容。
  C.《雷雨》塑造了面貌各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得益于作者采用全知叙述,充分地描写了各种角色的内心世界。
  D.《三国演义》叙事结构中蜀汉这条线索最重要,着墨最多,按春秋笔法的笔与削来看,这体现了作者抑曹尊刘的褒贬立场。
  4.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红楼梦》中塑造贾宝玉形象时是如何将叙述者戏剧化的。(4分)
  5.在记述历史时“春秋笔法”常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对此,你是否赞同?请根据材料一说说你的理由。(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钓台的春昼
  郁达夫
  因为近在咫尺,以为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我们对于本乡本土的名区胜景,反而往往没有机会去玩,或不容易下一个决心去玩的。正唯其是如此,我对于富春江上的严陵,二十年来,心里虽每在记着,但脚却没有向这一方面走过。一九三一,岁在辛未,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了,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了寓居。先在江浙附近的穷乡里,游息了几天,偶而看见了一家扫墓的行舟,乡愁一动,就定下了归计。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