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6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6/27 11:08: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12350字。

  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6月阶段性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2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然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使中华文明探源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这是对科技考古的肯定,激励着科技考古工作者承担更多的学科责任。近些年,随着科技考古相关方法在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考古逐渐成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理念之一。相关案例不胜枚举,河南二里头遗址与陕西血池遗址的相关研究即是典型代表。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伊洛河交汇之处,是东亚青铜时代最早的大型都邑。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重点,二里头遗址是迄今中国考古学学科范畴内科技考古研究力量介入最全的一处遗址,研究团队集结了碳十四测年、环境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人骨考古、食性分析、冶金考古、玉器与陶器科技考古等领域的研究人员。这些研究揭示,二里头遗址的绝对年代大约为公元前 1750年至公元前1530年,当时伊河与洛河汇合于遗址以西后,流经遗址以南,形成了二里头依山傍水之势。
  血池遗址是陕西凤翔秦故都雍城西北郊的一处大型祭祀遗址。据考证,该遗址与秦汉时期国家级祭天场所“雍時”有关。司马迁曾随汉武帝前往雍時祭天,并在《史记》中记载“俎豆珪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焉”。如今,与祭品相关的文献早已散佚湮灭,要复原这段历史,只有考古学能担此重任。2016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一系列田野发掘出土了大型宫殿建筑、祭祀坛场、祭祀坑、附属道路系统等祭祀设施,玉器、木质车马与青铜车马器等祭品,以及大量马、牛、羊等动物牺牲残骸。其中,祭祀坑所用马牲的综合研究涵盖了动物考古、食性分析、锶同位素分析、古DNA研究等科技考古方向,集中体现了科技考古对考古学研究的巨大贡献。研究发现,马牲的年龄基本在2岁左右,相当于《说文》中“驹”的年龄。颜色以栗色为主,运动资质较为平庸。马牲来源地较广,应是依托当时的马政系统,主要由分布于西北边郡的牧师苑征集而来,在杀祭之前它们曾被用粟、黍及谷草集中饲养过一段时间。这些工作实证了《周礼》“充人掌系祭祀之牲牲。祀五帝,则系于牢,刍之三月”的记载,为研究“祀贡”制度提供了证据。
  二里头遗址与血池遗址的研究是科技考古助力考古学实证“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代表性案例。近年来,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项目的推动下,碳十四测年、环境考古、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食性分析、古DNA研究等科技考古研究领域均取得了较大突破,在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未来的科技考古还将在书写人类历史的考古实践中肩负更重要的学科责任。
  (节选自陈相龙《科技考古助推中国考古学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7日)
  材料二:
  为探寻文化遗产数字活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形成多元协作保护传承新格局,“探元计划”2022--探索文化遗产数字活化新纪元于5月18日正式启动项目征集,现已收到 50 余个项目申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科技考古相关方法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科技考古成为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念。
  B.二里头遗址既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重点,也是科技考古研究力量介入最全的一处遗址。
  C.“探元计划”2022启动项目征集意在解决探寻文化遗产数字活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等问题。
  D.文化遗产专家都认为,前沿科技的应用必须考虑数字技术如何真正地与考古内核相结合这一核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要复原汉武帝雍時祭天的历史,就必须也只能发挥考古学的作用。
  B.科技考古在人类当今的考古实践中所承担的学科责任比以前更加重要。
  C.数字技术虽在器物修复领域投入应用,但目前并不能做到独当一面。
  D.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文化遗产数字活化,其既拥有发展前景,也有其痛点。
  3.下列论据,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云冈石窟从2003年至今已经有了3D打印出的云冈第3窟、第8窟和第12窟。
  B.在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敦煌已经完成了 250 多个洞窟壁画图像摄影的采集。
  C.《花木兰》让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用科技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
  D.西安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库对遗产点进行测量、存档以及虚拟修复及展示。
  4.材料二的论述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江南的记忆   丽尼
  虽然不是从那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孩子,然而,我是这样深地记忆着那土地我底记忆是深沉的。
  我记忆着那丰饶的、和平的土地。我记得,从幼小的时候,我就知道那里是丰饶而和平的土地。人们告诉我:
  “湖的沿岸,是丰饶而和平的土地,从古以来。那里是出名地,出产着丝、茶、鱼和米;人民是那么和平,有些人,在他们一整生也不曾听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