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5题, 约15390字。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富”。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
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有重要意义。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关键性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
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情的人,但也往往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不愿执行。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久而久之,参与的热情也会逐渐削弱。
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公益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时,政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响应,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环保网络。
(摘编自姜朝阳、周育红《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的公众参与》)
材料二:
艾媒咨询的行业报告分析显示,未来三年垃圾分类相关产业市场的规模预测将会超过2000亿元,且随着我国垃圾分类的持续推进,该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
仔细观察垃圾的“一生”,无外乎分类、投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同时又是丰富的再生资源,因此只要投放到了正确的位置就会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
B.公众普遍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于政府,这说明了过去我国采取“政府主导型”的工作模式是错误的。
C.居民坚持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不能仅仅靠热情,还要改变垃圾混装图省事和不愿付出经济成本图省钱的习惯。
D.民间环保组织仅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环境保护志愿者无法发挥其作用,没有完全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认为,虽然一般居民环境意识都普遍欠缺,但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城镇居民的责任大于广大农村居民。
B.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垃圾分类需要公众参与,而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民间环保组织以及环境保护志愿者等。
C.材料二在材料一论述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延伸,重点向我们阐述了垃圾分类对我国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
D.随着我国垃圾分类的持续推进,整个产业链条也将逐渐趋于成熟,我国的循环经济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垃圾分类主要包含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可回收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不可回收包括有害的、有污染的和不能进行二次分解再造的等。
B.中粮包装公司在铝制包装生产中,坚持“废材回收”的做法,生产过程中的铝材边角废料及不合格铝罐,在处理后会交山第三方机构回收以便循环利用。
C.加强对市民环境教育和技术培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幼儿园、中小学校,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教学体系,促进一代人文明习惯的养成。
D.为改变市民将生活垃圾“一包丢”的习惯,近日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对《河北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进行了初审。
4.当前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公众和政府分别做出哪些努力?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时代变迁
【英国】约翰•高尔斯华绥
从剧院出来,我们简直搭不上一辆出租汽车。不少马车从我们身边经过,或者停在马路边,小声招呼我们,或者干脆根本不想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每辆出租汽车上似乎都有乘客。走到皮卡迪利广场,我们终于失去了耐心,招手叫了一辆四轮马车,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旅程。一阵西南风透过敞开的窗户吹进来,风中有种变化的气息,浸入人们的心灵,浸入大街小巷,使得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