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课时练习
- 资源简介:
约9510字。
6.1《芣苢》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芣苢(fú yǐ) 拾掇(duō) 场圃(pǔ)
B.捋袖子(lǚ) 袺(jié) 赋诗(fù)
C.襭(xié) 阴霪(yín) 怜汝(rǔ)
D.大雅(yǎ) 仓廪(lǐn) 依赖(lài)
2.下列对本课两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中的“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之”是代词,代指芣苢。
B.《芣苢》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中只有动词的变化,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
C.《插秧歌》描绘了一幅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全诗写得新、奇、快、恬,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
D.《插秧歌》一二两句中,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读完这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便如在眼前。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言采之 之:代词,指“芣苢”
B.采采芣苢 采采:动词,采摘
C.唤渠朝餐歇半霎 渠:他
D.秧根未牢莳未匝 莳:移植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①薄言采之(助词,无实义) ②薄言掇之(选取) ③雨从头上湿到胛(肩胛)
④唤渠朝餐歇半霎(早饭) ⑤照管鹅儿与雏鸭(提防) ⑥秧根未牢莳未匝(捆扎)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5.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是( )
A.场圃:农家种菜蔬和收打作物的地方。
B.廪:粮仓。
C.五谷:诗中所说的“麦”和“谷”均属于五谷。
D.苏辙,晚号颍滨遗老,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6.下列《芣苢》诗中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采采芣苢(茂盛的样子) B.薄言采之(赶快,迅速地)
C.薄言袺之(提起衣襟兜东西) D.薄言襭之(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7.下列句子中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采芣苢(茂盛的样子) 薄言采之(轻微,少)
B.笠是兜鍪蓑是甲(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 薄言有之(取得,获得)
C.唤渠朝餐歇半霎(他,代词) 薄言掇之(拾取,摘取)
D.秧根未牢莳未匝(布满、遍及) 薄言袺之(提起衣襟兜东西)
二、小阅读-课内
8.下列对《芣苢》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