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岷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4260字。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阅读,让我们触摸经典,对话智者。我们màn( )步于书海中,líng( )听圣哲的教诲,体悟睿智的思辨,享受心有灵xī( )的愉悦。从今天起,让心灵在书籍中旅行,我们的校园就会书香mí( )漫,我们的生活就会诗意盎然。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B.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种解法,真可谓扑朔迷离。
C.像你这样目不窥园,不注重观察大自然,失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没有了生活的情趣,怎能写出好文章呢?
D.大智若愚,可以避灾免祸;锋芒毕露,往往遭嫉受害。
3.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热烈欢迎”“暴跳如雷”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C.“沿河边走”“向我点头”“我在唱歌”解说:加点的词都是介词,它们都没有单独使用,而是跟名词结合在一起组成短语。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解说:这句话是个病句。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诗人臧克家笔下,“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是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一面;敢“说”敢“做”,“说”了就“做”,又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一面。如此对比鲜明,展现了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B.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连名字都没人知道的保姆,杨绛笔下的“老王”是一个蹬三轮的“田螺眼”,李森祥笔下的“父亲”是一个用汗水和辛劳砌成九级台阶却坐太高了又不自在的朴实农民,这些“小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质的光辉。
C.《孙权劝学》节选自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讲述了鲁肃在孙权的劝告下学习并学有所成的故事。“刮目相看”、“吴下阿蒙”出自本文。
D.《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讲述了北宋时期发生在北方的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因为没有成年的兄长,父亲又年老多病,木兰决定替父从军,报效国家。
三、情景默写
5.古诗文名句默写。
自然美景总会令人心荡神驰。“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是宁静淡泊的心境;“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则是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表现;“愿驰千里足,_________”是代父从军的木兰对家园生活的眷念;“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是岑参走马相逢而牵动的故园乡思情;苍翠的竹林给予了晚年的王维心灵的慰藉,兴之所至,他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有琴声相伴的惬意生活又抚平了他的心灵。
四、综合性学习
6.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七年级(3)班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了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2)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
环节一:开场白
环节二:___
环节三:小组辩论会
环节四:家长代表发言
环节五:___
(3)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老师及时发现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他?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学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长在地边的玉米
侯宏博
①三十多年前,我随父亲在乡下种地。种小麦,种豆子,也种玉米。播下种子,付出辛劳,土地总会给我们十倍百倍的回报。
②我家有一块田地,紧临着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