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18280字。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检测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已成成语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由恩格斯在《致玛•哈克纳斯》中首次提出的: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恩格斯认为《城市姑娘》还不完全是现实主义的,因为作者对其中人物在消极被动方面的描绘,虽说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故事情节发生在一八八七年左右,当时工人运动己在蓬勃发展,而《城市姑娘》却把当时工人阶级描写成一群消极被动的、等待“来自上面”恩施的人,这就不符合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也就是说,环境不够典型。环境是“环绕着书中人物而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既不是典型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是典型的了。恩格斯与人为善,话往往说得很委婉,在肯定她的人物够典型之前加上一句“在他们的限度之内”。这封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恩格斯把“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看作是现实主义的主要因素。典型既然这样与现实主义联系起来,双方都因此获得一个新的更明确的涵义,就是符合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推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也正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一八一六——一八四八年的历史发展中一些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最能说明典型须符合历史发展真实情况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答复拉萨尔的两封信。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指责拉萨尔所谓“革命悲剧”《佛朗茨•封•济金根》里把一个已没落而仍力图维护特权的封建骑士,写成一个要求宗教自由和民族统一的新兴资产阶级代言人,向罗马教廷和封建领主进行斗争。拉萨尔没有看到当时革命势力是阂泽尔所领导的农民和城市平民。他这个机会主义者竟歪曲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情况和趋势。更荒谬的是他把十七世纪的德国封建骑士的内讧的失败说成是“革命悲剧”,而且认为后来的法国革命和一八四八年的欧洲各国革命的失败也都是复演那次骑士内讧的悲剧,并预言将来的革命也会复演那次悲剧,理由是革命者“目的无限而手段有限”,不得不耍“外交手腕”进行欺骗。这就不但根本否定了革命,也否定了历史发展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甚至扬言农民起义比起骑士内讧还更反动。马克思看出他不可救药,便不再回他的信,于是轰动一时的“济金根论战”便告结束。
从上文所引的两封信来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都把典型环境看作决定人物性格的因素,而典型环境的内容首先是当时阶级力量的对比。他们的态度始终是朝前看的,他们的同情始终是寄托在前进的革命的一方。他们赋予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以一种崭新的意义:典型环境是革命形势中的环境,典型人物也是站在革命方面的人物。我们研究剧本和小说,如果经常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观,对环境和人物性格都进行认真的分析,对文学作品和美学理论的理解就会比较深透些,今后不妨多在这方面下功夫。
(摘编自朱光潜《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材料二:
恩格斯说“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这就意味着,作家在创作中用“细节的真实”堆砌起来的“典型人物”一旦脱离了“典型环境”,其人物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恩格斯推尊《人间喜剧》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否定《城市姑娘》是因为它所写环境不够典型。
B.马克思和恩格斯批评拉萨尔是机会主义者,是因为他在创作中看不清当时历史发展的情况和趋势,否定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C.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很少有文学形象能够成为文学史长廊中最为突出的“典型人物”形象,这和作家对“典型环境”的认识不足有关。
D.《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典型人物”是对那个时代的“典型性格”高度浓缩的概括,实现了作者对那个“典型环境”进行抨击的目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引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观点,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观”,为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和批评提出方向。
B.材料二的立论依据是恩格斯在《致玛•哈克纳斯》中首次提出的关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理论,说服力强。
C.恩格斯之所以把“典型”和“现实主义”联系起来,主要因为现实主义除要求细节真实外,还要求环境和人物真实。
D.材料二末段运用假设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具体阐述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注视“典型环境”的重要性。
3.下列各项中,最能证明材料二中关于“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二者关系的一项是( )
A.针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文艺在工人运动中产生的消极影响,恩格斯在《诗歌》中第一次提出文艺要承担起“歌颂倔强的叱咤风云的革命的无产者”的根本任务。
B.恩格斯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是应当如此。”
C.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嫉恶如仇,在民间成为机智、勇敢的化身。
D.曹雪芹《红楼梦》里,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就是由她长期寄人篱下的典型环境造成的。
4.材料一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主义的“典型环境”有怎样的理解?请简要分析。
5.作家如何才能创作出跨越时代、跨越国族的“典型人物”?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水劫
李準
大家急忙跑到村头去看,只见东北边天空,黄雾茫茫,乱云飞滚,“呜——呜——呜”的凄厉响声,把脚底下的土地都震得直晃动。①它像是几千只老虎在咆哮,几万只野狼在嚷叫,又像是一个大战场上两军在呐喊厮杀。
春义说:“莫不是日本鬼子过来了吧?”
李麦说:“不像是……没有枪炮响声啊!”她又说:“怎么这么大灰气?什么也看不清!”话音还没落地,②只见从东北方向,齐陡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