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3年高考语文第四次质检试卷
- 资源简介:
约9790字。
安徽省蚌埠市2023年高考语文第四次质检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历史科学的方法”这一概念,原本出自胡适的一篇演讲——《历史科学的方法》。其中讲到“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以及天文学家所用的研究方法,就是观察推测的方法,地质学和考古生物学都是‘历史的科学’,同样根据一些事实来推断造成这些事实的原因”。在他看来,地质学科学的研究应等同于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它们都是历史的科学”。它们有共同的研究方式,胡适说,这就是“历史的演绎”法则。
胡适认为:“实验的科学在于归纳通则之后的演绎利用,用人工造出的某种原因来试验是否可以发生某种结果。……地质学和其他历史的科学,虽然也都依据因果律,但历史科学的证据大部分是只能搜求,只能发现,而无法再造出反复试验的”。我们知道,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擅长利用已有的公式对物体的运行进行运算,从而可以有效预见试验数据的结果,但这种结果通常是在一个假说的前提下进行的。而反观历史的运算,正如姚大力所指出的,我们觉得屈原最大的特点在于他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爱国的、愤懑不平的伟大诗人;但是倒过来就不能说,凡是浪漫主义的、爱国的、愤懑不平的伟大诗人就都是屈原。因此这也是我们应该抓住的历史学研究的一个特点。
实际上,上述所讲“历史的演绎”也能被视作为古史辨方法论提供有效的理论。胡适虽然没有专门讲述何为“历史演绎法”或者何为治史的哲学思想,然其已经为我们举出一个代表性的例子,那就是“《水浒传》中的宋江是怎样被塑造的”这样一个话题。《水浒传》虽是一经典的文学小说,然其蓝本实际上就是一部历史事件簿,而胡适要考察的实际上是其中人物和事件的历史真实性。这个时候我们一定会问,既然小说不是历史,文学不能全然等于史料,那我们有什么必要去考证一部文学作品里的历史情况?事实上胡适所考证的真正价值,不是简单存在于《宋史》中真实的历史人物,正如他自己所说“中国人心中的‘史’总脱不了《春秋》笔法‘寓褒贬,别善恶’的流毒”。他所要论证的恰恰是为什么宋江这个人是《水浒传》中所讲的那种模样,为什么对这批历史人物的理解是现在绝大多数人所讲的魔神的样子。这样理解或许有点难懂,然而胡适告诉我们,《水浒传》中的人物确有他们作为文学作品人物之历史的流变。
胡适说:“历史科学的方法不过是人类常识的方法,加上更严格的训练,加上更严谨的纪律而已。”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来概括历史的治学之道,显然是片面的。循此,他此后提到的“疑古”便是对这种看起来片面的话语去做方法论的阐释。他认为“疑古的态度,简而言之,就是‘宁可疑而错,不可信而错’”。而疑古的两个方面包括“一、疑古书的真伪。二、疑真书作伪之处”。也就是历史常识的重要与否不是关键,关键是判断一处历史何处是真何处似伪。这一点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硬功夫。还是以胡适《水浒传考证》为例,一般读者会将小说的人物情节作为一个历史事实来研读,稍微有点文化的人可能会好奇真实历史上的人物是什么形象,这个时候人们也许会去从《宋史》中寻求蛛丝马迹,但因此得出的结论依然会片面,依然摆脱不了先入为主的错误认知。而胡适的考证学问,既是脱离小说本体,又是脱离历史本体,——是从一段文字中找到来自文学的流变,又从文学的流变中找到历史的流变。胡适的考证说明,有前人之本才能在此基础上产生“疑”的道理,有了“疑”就有追根溯源的目的。总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从胡适之后数位历史学家,如顾颉刚、钱玄同到再后来的杨宽、童书业等,这个过程漫长却完善。
(崔雪晗《胡适与其“历史的科学方法“》)
材料二:
地质学、古生物学皆属于历史科学,本人特在此提出1880年赫胥黎(hornaS HempHuxley)关于研究古生物的一篇有名的讲词“柴狄的方法”的故事来谈谈。
赫氏所讲故事里的“柴狄”是法国一位大哲人伏尔泰(Votaire )作的小说里的主人翁,在这书中柴狄是一位巴比伦的哲学家,他喜欢仔细观察事物。有一天他在森林中散步,恰巧王后的小狗走失了,仆人正在找寻,问柴狄曾否看到。柴狄当时说那只狗是一只小母狗,刚生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适认为,历史学、考古学、古生物学等学科都以“历史的演绎”为研究方式。因而都属于“历史的科学”范畴。
B.历史的科学用来帮助推断的证据,无法再造出来反复实验,这使它与实验的科学在研究路径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C.胡适研究《水浒传》使用了历史演绎法,通过人物的历史流变考察历史的真实性,而不是史书中真实的历史人物。
D.如果没有前人之本,“疑古”就失去了根基,无处着力,因此作为历史的治学之道,历史科学的方法有其片面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历史科学的方法》一文中,胡适对于学科归属的分类是基于研究方法而非学科内容的。
B.胡适对《水浒传》中宋江这一人物形象的考察,正是用了历史演绎的方法去研究其文学价值。
C.在胡适看来,把《水浒传》作为历史事实研读、好奇真实历史上的人物是什么形象,都不科学。
D.依照胡适的观点,历史科学的方法虽然需要常识、严格的训练与谨严律己的态度,但并不精深。
(3)下列与“疑古”相关的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有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后人对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真假的辨析体现不“疑古”的精神。
B.《毛诗序》认为《关雎》这首诗是用来教化天下万民与规范夫妇伦理的,这种解读牵强附会,应当在被怀疑之列。
C.王梦阮在《红楼梦索隐》中说《红楼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这种说法虽不可取,但也算是“宁可疑而有错”。
D.清代辨伪学者崔述曾说他最痛恨“含糊轻信而不深问”的恶习,这种治疗态度与胡适所倡导的“疑古”有相似之处于
(4)材料二中,仆人通过推理判定柴狄是小偷,请结合材料分析其推理过程,并指出其推理错误的原因。
(5)胡适借“柴狄的方法”来阐明自己提出的“历史科学的方法”,请结合材料分析二者有何相似之处。
(二)现代文阅读开(本题共1小题,18分)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故 乡
魏巍
平原九月,要算最好的季节。一到青纱帐起,白云满天,整个平原就是一片望不到边的滚滚绿海。可是最好的还要算是秋季。谷子黄了,高粱红了,棒子拖着长须,像是游击战争年代平原人铁矛上飘拂的红缨。秋风一吹,飘飘飒,这无边无涯的平原,就像排满了我们欢腾呐喊的兵团!
现在一辆花轱辘马车,就正行在秋天的田野上。老远就听见它那有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