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8000字。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识??二十四节气】
①对中国人而言,二十四节气是我们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冰雪消融、草长yīng( )飞感受早春;凭荷塘蛙声、林间蝉鸣记忆盛夏;秋有黄叶凋零、鸿雁北归;冬有白雪皑( )皑和滴水成冰。
②节气就是气候( )变化的节点,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如图)。它不仅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更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
③关于四季的划分,往往习惯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此时虽依然春寒料qiào( ),但寒冬已
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立春过后,春暖花开,人们喜欢出城玩乐,俗称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1)阅读以上文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草长yīng 飞
②白雪皑 皑
③气候
④春寒料qiào
(2)下列对联反映春季的一项是
A.东风软系桃花雨 西柳轻堆翡翠烟
B.菊香不散枫生色 雁语无题桂就章
C.红莲翘指蜻蜓吻 碧水吟歌蛙鼓合
D.闻香转角梅方露 含笑迎春雪已红
(3)从以上文段中选出的四个画线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A.对中国人而言,二十四节气是我们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它不仅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更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
C.关于四季的划分,往往习惯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D.立春过后,春暖花开,人们喜欢出城玩乐,俗称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2.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补充完整相应内容。
节令 作者 题目 诗文
早春 杨巨源 《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① 。
春天 陶渊明 《桃花源记》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② 。
③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气蒸云梦泽,④ 。
⑤ 佚名 《蒹葭》 蒹葭苍苍,⑥ 。
深秋 ⑦ 《声声慢》 ⑧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二、阅读(62分)
3.【赏??名著阅读】
李老师在班级里组织《经典常谈》阅读分享会。请按要求完成表格中的问题。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方法 作者在序言中说,“如果读者能把它当做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辑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筌,指捕鱼工(具)为鱼,未免辜负编辑者的本心了。”(《序》) (1)作者的两个比喻,“一只船”“以筌为鱼”,对我们阅读这部书有什么指导意义?
关注内容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说文解字》第一) (2)①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著名学者? (填人名)的名著《经典常谈》。②请结合名著内容,具体说说“天雨粟”的原因。
关注观点 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诗经》第四) (4)请概括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4.【溯??诗之源头】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