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天津市部分地区高三5月语文试卷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6/4 20:15:5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42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3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三模(总复习质量调查三)语文试题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雅俗互动是推动审美意识变迁的基本动力之一。雅俗关系贯串于生活境界、宗教境界和审美境界之中。在审美趣味的发展历程中,俗是审美趣味发展的源泉,由俗而雅,由雅俗互动而创新。文学艺术的雅俗包括题材的雅俗和体裁的雅俗等,并体现在趣味和艺术样式中。成功的作品其雅俗无关优劣,更无关成败,而是互补共存,共同体现出全社会的审美趣味,并且积极互动,共同推进了审美趣味的发展。
  雅俗观念在中国有着一定的变化和差异,自古就有雅俗区别。最初曾以王室官方趣味为雅,民间趣味为俗。后来又常常以文人趣味为雅,以普通民众为俗,逐步演变为雅谓上层和精英趣味,俗谓底层和平民趣味。雅俗审美趣味的差异,关乎地域和社会阶层,在先秦就很注意区别,例如先王之乐与郑卫之音的区别。
  我们在与雅相对举讨论俗的时候,俗主要指通俗,是作为积极意义的俗,而排除作为贬义的俗。通常所谓避俗、脱俗,乃是脱庸俗,但通俗依然是市井、世俗的体现。俗的东西常常接近日常生活,往往是民间的,大众的,率性而为,自然纯真,纵情任达,不矫揉做作。徐渭说:“语人要紧处,不可着一毫脂粉,越俗越家常。”俗也常常不拘成法,乃至可以惊世骇俗。俗的内容更侧重于感性,更易于感发情意,震撼心灵。冯梦龙《古今小说序》云:“虽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而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
  雅常常表现为质朴与精细,表现出正统、规范、清高。历代统治阶层以儒家正统思想为雅正,要求符合儒家的礼乐思想,两汉有所谓教化之雅正,以造就超凡即圣的人格。在文人隐士那里,雅常常超凡脱俗,不同于世俗。在艺术创造中,雅中体现了艺术家的自觉加工。求雅对于特定艺术形式的规范精致,境界的提升非常重要。盛唐诗歌的雅正,体现了兴趣、气象与法度的有机统一。但雅多有因袭,受制于程式。对雅的理解,常常需要知识的储备,造成受众的小众化,以区别于俗。
  滕固在《古代乐教阐微》说:“雅乐有不可存之理,郑卫之音,有不可废之理。”随着明清市民阶层的兴起,雅俗关系呈现出以俗为雅、超越雅俗对立的趋势。王世贞《艺苑卮言》云:“《孔雀东南飞》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若诉,长篇之圣也。”民歌《孔雀东南飞》“质而不俚”,故能雅。通俗小说中也是俗中有雅的。
  朱自清说:“‘雅俗共赏’虽然是以雅化的标准为主,‘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固然,这在雅方得降低一些,在俗方也得提高一些,要‘俗不伤雅’才成;雅方看来太俗,以至于‘俗不可耐’的,是不能‘共赏’的。”他虽然有正统的崇雅立场,但是也在倡导雅俗共赏,在求雅中沟通雅俗。为了强化艺术表现的效果,实现雅俗共赏的目标,艺术家常常力求化雅为俗,化雅入俗,雅俗交融。
  (摘编自朱志荣《论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变迁的动因》)
  材料二:
  谢冕(北京大学教授):通俗文化也有很健康、很原始、能够释放生命力的东西,但是我们今天很大程度上将它完全等同于娱乐化,并且滑向低俗、恶俗的方向。这是因为总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艺术有题材和体裁上的雅俗之分,但成功的作品其雅俗无关优劣,而是互补共存的,共同体现了全社会的审美趣味。
  B.雅是守正的,更侧重于理性。在艺术家眼中,雅比俗要更有价值,求雅对于特定艺术形式的规范精致及境界的提升非常重要。
  C.随着明清市民阶层的兴起,雅俗关系逐渐超越对立,走向融合,王世贞对《孔雀东南飞》的评价能体现这一趋势。
  D.艺术雅俗尽管表现不同,但都是为了提高和充实广大民众的精神和心灵,艺术家要把目标瞄准国民精神的提升和完善。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自古就有雅俗之分,关乎地域和社会阶层,雅往往代表王室官方和上层精英的趣味,俗往往代表底层平民趣味。
  B.在与雅相对举讨论俗的时候,俗主要指通俗,是一种积极意义的俗,而不是平庸的鄙俗或者矫揉造作的流俗。
  C.消费和娱乐是通俗文化的主导价值取向,通俗文化和娱乐化在很大程度上有相似之处,使得当下很多人将二者混为一谈。
  D.真正的经典能够雅俗共赏,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要局限于艺术形式的区别,而应力避雅俗文化的对立,让二者良性互动。
  6.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山东滨州市邹平县好生镇初中学生自己创作漫画《论语》,并动手绘制在学校的文化墙上,颇受同学欢迎。
  B.广东电视台整容真人秀节目《美丽新约》精心挑选了14名女性,并将她们整容的全过程和心理变化全部展现在观众眼前。
  C.易中天教授因《品三国》系列走红,虽然他招致不少非议,但是他这种“娱乐化”的讲评方式让大量的三国迷听得津津有味。
  D.作为一个中华文化和文物科普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打破了沉闷的说教形式,用更加大众化的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文物,讲解历史。
  202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监测(二)语文试卷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全球近视人口比例快速增加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2016年美国《眼科》杂志发文称,2000年全世界约14.06亿人近视,占世界人口的22.9%,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近视人口将增至47.58亿,占世界人口的49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