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川大附中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热身(二)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6/3 22:11: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 约12240字。

  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热身(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物感说”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自然万物对于文论家们的启发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影响则更为深远,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成熟与定型都在这一时期完成。
  “物”不仅可以指客观事物,还可以指人们想象中事物的形象。由于“物”所独具的表现性,其可以传递出人们内心不同的情感色彩,人们在感物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并将情感表达出来,使物之形与人之情相融合。
  中国最早系统论述音乐美学的著作《礼记•乐记》首次明确提出了“物感说”这一概念。《礼记•乐记》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指出音乐创作中人与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西晋的陆机在所著的《文赋》中首次将“物感”说应用至文学理论中。《文赋》中的“物感”思想将自然景物纳入物感的范畴之中,开始强调自然景物对人的感发作用。“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树叶落于秋天,心生悲感,柔条发于春天,又心生欢喜。陆机认为四时之景的变化引发了人们对光阴的感叹,同时也将人们引入了审美体验的领域,引发了人们的审美创造冲动。陆机也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认为创作者之“意”要随物而动。在前代,“感于物”中的“物”不仅指自然界的物象,也指具有某种伦理道德意义上的事,与之不同的是,陆机《文赋》中的“物”已完全指自然景物了。这是儒家经学思想的地位在人们心中被动摇之后,呈现出的一种“物”的独立的观念。
  南朝的钟嵘把生活中的各种悲欢离合、荣辱忧乐也纳入感人之“物”的范畴中。他在《<诗品>序》中所说的“物”不仅包括自然风物,而且包含社会情事(“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在形形色色的人生境遇中,他更加强调那些能触发人之悲情的社会生活,突出了社会生活在“物感”中的特殊地位。
  关于“物感”之情,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理念。这里的“情”既指物感之情,也指个人的喜怒哀乐之情。陆机认为文学创作者内心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才能充实文学作品的内容,在真实情感基础之上的情与文之间才会相统一。陆机认识到情感就是文学创作的动机,同时要求作家注重个人的情志涵养,因为作品风格的高下由作家精神境界的高下决定。
  与陆机的《文赋》不同,钟嵘在《诗品》中更加强调“怨”情对人的感发作用,同时也注重诗对于”怨”情的抒发。与孔子的“诗可以怨”所宣扬的“怨刺上政”意义不同,钟嵘《诗品》中所强调的“怨”是一种哀怨之情的表达以及怨愤之情的书写。由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在文学创作时常流露出一种感慨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悲凉之情。钟嵘物感思想中的以人为本、推崇怨情也与此密不可分。
  (摘编自高雅琪《“物感”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机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因此“物”能区别于前代而作为一种独立的观念存在,这是对儒家思想观念下的“物”的内涵的突破。
  B.“物感说”是指人感于物而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物对人心的触发,“物感说”既属于美学范畴,又是文学理论。
  C.钟嵘对“物”的内涵的认识更加丰富,他认为个人的现实境遇,如悲欢离合等也属于“物”的范畴,因此在价值层面上要高于陆机的学说。
  D.陆机提出“诗缘情”观点,认为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内在推动力,创作者注重个人的情志涵养,内心充满真挚的感情,就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先总述“物感说”的重要性,接着从“物感”之“物”和“物感”之“情”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论证思路清晰。
  B.文章第三段中引用陆机《文赋》中的话,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阐述,强调了景物对人的感发作用,使论证更加充分。
  C.文章在论述陆机和钟嵘有关“物感说”的观点时,重点阐述了两人对“物”的不同理解,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
  D.文章结尾在阐述钟嵘的“怨”情时,与孔子的“怨”进行了比较,说明前者是哀怨之情的表达以及怨愤之情的书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典感物美学得到了充分发展,陆机的《文赋》与钟嵘的《诗品》标志着中国古典感物美学走向成熟与定型。
  B.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著作《文心雕龙》中写道“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可以作为“物感”的典型例证。
  C.《礼记•乐记》作为中国最早系统论述音乐美学的著作,指出“乐”产生于创作主体的心灵有感于“物”,是“物感”说最早的概念表述。
  D.钟嵘强调能触发人感情的社会生活在“物感”中的重要性,注重诗对于“怨”情的抒发,这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有着密切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数字人民币,是由国家信用担保、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是数字化的现金,与纸钞硬币完全等价。数字人民币融合了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技术,在便利支付结算、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消费增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覆盖了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多个领域。
  数字人民币以加密字符串形式存在,通过互联网传输,其便利性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