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5
- 资源简介:
约3630字。
《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本文设悬念、埋伏笔的写作手法,体会其构思的巧妙。(难点)
2.体会环境描写对于突出人物的作用,理解小姑娘的人物形象和小说的主旨。(重点)
3.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课前播放根据小说改编的歌曲《地心》的MV。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年寒假你们有没有看什么电影、电视剧?屏幕上的这两张海报分别是什么电影或电视剧,大家知道吗?(是《流浪地球》和《三体》。)也许你们没有看过,但相信你们一定听说过。今年寒假期间,正是这两部高收视率、高口碑的作品,引爆了新一波科幻小说的热潮。这两部影视作品都改编自同一位作家的作品,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没错,就是大刘——刘慈欣。今年,让我们踏上科幻之旅,一起来学习刘慈欣的另一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本文设悬念、埋伏笔的写作手法,体会其构思的巧妙。
2.体会环境描写对于突出人物的作用,理解小姑娘的人物形象和小说的主旨。
3.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课堂活动过程
作者简介:
刘慈欣,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等。1999年首次凭借《带上她的眼睛》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2015年凭借《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创设情境:
《带上她的眼睛》将改编成电影,现在大刘邀请同学们加入他的电影改编组,分组就电影改编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活动一:编剧组——梳理剧本(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
1. 用简洁的语言向投资方说明剧本的主要内容。
2. 按照原文的段落划分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情节。
点拨:
第一部分(开端):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第二部分(发展):我来到小姑娘起航前的地方,在草原上度假。
第三部分(高潮):我发现了小姑娘的真实身份,插叙地航飞船“落日六号”失事的情况。
第四部分(结局):我挂念小姑娘,带有无限的伤感和咏叹。
3. 你认为电影《带上她的眼睛》按照什么顺序展开比较好?是按照课文的顺序,还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更好?为什么?
点拨:按照课文顺序展开比较好,因为这样有悬念。
4. 了解“悬念”与“伏笔”。
所谓“悬念”,就是通过对情节做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读者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的一种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