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素养检测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下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5/28 12:53: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600字。

  第三单元素养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云”则是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辛弃疾《贺新郎》:“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这些诗都写到“心”,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明月,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秦韬玉的归心则悬在了马首上。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还可以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李贺诗中的牛鬼蛇神大多属于这一类。火炬都是明亮的,李贺却说“漆炬迎新人”,阴间的一切都和人间颠倒着。“忆君清泪如铅水”,铅泪,世间也不存在。但既然是金铜仙人流的泪,那么当然可以是铅泪了。
  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
  材料二:讨论意象问题的一个误区,是常见有人将诗歌意象混同于诗中名物,甚至拿一个名词来对应一个意象,其实是不妥当的。
  名词有抽象与具体之分,用作名物之词的,大多是具体名词,它在形成概念的同时,亦常能在人们心目中引发某种表象,如提及河流、道路、树木、花朵以及牛、羊、鸽子、老鹰等词时,我们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相应的图像来,虽带有类型化的倾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物象经过诗人审美经验和思想感情的加工,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由此形成诗歌意象。
  B.意象是“意”和“象”的有机融合,在表情达意上,是一种形象化的说理和直接的抒情。
  C.表象来自人的感知活动,是直观经验的积累,它与原初的印象相比,不够鲜明、生动。
  D.同一物象,由于加工它的诗人不同,所以最终形成的意象所表达的情意也会完全不同。
  【解析】 B.“直接的抒情”分析有误,依据材料一第一段“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可知,应是“间接的抒情”;C.“它与原初的印象相比,不够鲜明、生动”分析有误,依据材料二第二段“一般说来,表象较之原初的印象,在鲜明、生动的程度上要略低一些”可知,与文不符,原文有“一般说来”;D.“所以最终形成的意象”分析有误,依据材料二最后一段“而实际上表明了同类名物在不同诗人的不同情思驱策下,生成了意蕴各不相同的意象”可知,因果关系不成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材料一中“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和材料二中“意象必须是特定的‘这一个’”在理论上有相通之处。
  B.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采用夸张、移情或者联想等方法,赋予意象新的特点,甚至凭空创造新的意象,体现了诗人的创造才华。
  C.“大漠孤烟直”中,“大漠”“孤烟”只是构建意象的原材料,“大漠”和“孤烟直”组合所形成的画面和张力,才转化成意象。
  D.“木叶”和“树叶”这两个意象表达的情意并不相同,原因在于“叶”这一物象在不同的诗歌语境中承载着不同的情意体验。
  3.下列“柳”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
  A.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B.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C.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D.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5.两则材料都围绕“意象”展开,但论述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并不一样,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跑警报
  宗 璞
  ①弗之进了教室,站在教桌前,慢慢解开包袱,把《中国通史》的讲义拿出来。这一学期弗之开了两门课,继续讲通史,增加了断代史。
  ②凄厉的汽笛声响了,是空袭警报。“今天接得这么紧!”有人低声说。
  ③汽笛声从低到高,然后从高处降低下来,好像力量不够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