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安徽省合肥市名校高三下学期5月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13960字。
2023届安徽省合肥市名校高三下学期5月最后一卷
语 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集聚”是塑逼经济地理的重要方式,具有一定的空间属性。伴随着城市区域化和网络化发展趋势的演进,集聚经济效应的作用范围也会扩展到其他城市,从而呈现出区域化的特征。城市群,指在一定空间内由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基于分工与协作形成的城市集聚,其意味着生产要素能在更大范围城市体系内集聚、流动与整合。从城市向城市群的演进,是经济集中化的产物。相比单一城市的发展,集聚经济在城市群内会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已经从单一产业在城市集聚形成地方化经济、多个产业在城市集聚形成城市化经济,走向不同产业在城市群内聚集形成城市群经济。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突破城市边界,在城市群与其他区域内进行延伸、布局形成空间链,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城市集聚中,各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会形成一种互为空间溢出的外部性,推动城市间集聚经济的共享,经济主体不仅能够获得本地区集聚的好处,还可以享受其他城市的市场和技术外部性,获得更大的规模效益和分工收益,集聚从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走向城市群经济。
二
以城市群发展来优化空间发展格局有很好的现实基础。
在区域发展的实践中,城市群之间的联动协调发展早已有端倪,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成渝地区等区域重大国家战略间的联动格局初具规模。例如,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串联起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正在谋划的郑洛西(晋陕豫)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联系起了黄河流域的关中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伴随着城市群的发展,中国城市空间聚集已经从“产业聚集”转向“城市聚集”。
B.我国城市群发展水平的三个层级依然分明,大体分为成熟型、培育型、形成型三类。
C.都市圈是我国城市群建设中的重要节点,发挥着放大虹吸效应、实现区域融合的作用。
D.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应当尊重人口流动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市集聚不仅是指各类生产要素在城市群的集聚,更重要的是,还需要这些要素在城市群范围内实现快速聚集,这也是城市群经济的要义。
B.相较于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联动指数较高。
C.加强大城市与周边地区在公路和轨道交通连接等方面的合作,着重开发轨道交通沿线地带,这是突破行政边界最有效的方法。
D.破除城市土地利用的边界束缚,才可以让核心城市的溢出效应跨越行政边界,两者的顺序不能颠倒。
3.这是一篇访谈录,五个部分回答了记者的五个问题,下面依次列出了前四个问题,其中文不对题的一项是(3分)
A.以城市集聚为特征的城市样发展模式,与过往“产业集聚”的模式相比,发展逻辑有何不同?
到从全国一盘禁的角度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该如何加强与其他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c.城市辩发展还子在着很多的问题,小尺度、跨区域、相对精准的都市圈建设,具体该如何展开?
D.超大城市的中心引领目前已初步显现,未来、这些超大中心城市该如何进一步发挥它们
的引领作用,您有何建议?
4.相较于都市圈,城市群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答: _
5.某市地理位置特殊,位于两大都市圈交汇处,请结合材料第五部分就该市的发展提干些建议。(4分)
答: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绣球花
陈 毓
晨曦微露时,绣球花是淡绿色,太阳一出,就变奶白色了,有月光的夜里,绣球花又是鹅黄色。
这是杂子的观察。住在金农山庄这三年,每年的4到6月,绣球花都会一粒粒绽开,细密的花朵慢慢张开、饱满,终于结成一个个绣球模样,团团抱紧柔韧的枝条,又如一益益饱满的
灯益,越过竹篱笆,沉沉地垂向江心,眼看要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