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5月“一起考”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17510字。
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5月“一起考”大联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为量对比深刻调整。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将给国家安全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带来多重挑战。
一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这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二者加在一起就意味着中国经济总量要分别在2035年和2050年各翻一番以上,否则就不可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进而也就没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二是中国科技创新力不强的“阿喀琉斯之踵”效应,不仅会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而且会拖累现代化进程。三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并可能导致“马太效应”,不仅会直接影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程,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后劲。四是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过程加快,可能产生“高质量悖论”,即由于“双碳”过程和“智能化”“数字化”过程叠加,导致中国“去工业化”进程加快,使传统制造业、煤炭石化钢铁等产业“早衰”。也正是由于国际国内风险挑战复杂叠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摘编自韩保江、李志斌《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挑战和路径》)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命题一经中共二十大报告正式提出,随即成为学术界的诠释热点。这是由中国现代化发展及其最新的谋篇布局所注定的事情。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可以在政治维度和学术维度同时展开:在政治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安全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面临多重挑战。这既源于复杂的国际局势,也源于国内社会及其改革发展中的诸多矛盾。
B.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对中国经济增长提出要求,现代化发展必然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
C.“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政治新词也是学术热点,是国家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是在中国这个特定时空范围内的现代化样式。
D.现代化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现代化的要素是统合其他要素的核心,这让人们更加容易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双轴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否则会拖累现代化的进程。
B.材料一既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多重挑战,也指出应对挑战需有信心。
C.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道路并不相同,这是基于中国实际做出的选择。
D.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遍布荆棘的进路,但我们坚信这条道路充满希望之光。
3.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下列选项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一项是( )
A.房玄龄在《晋书•宣帝纪•制曰》中总结的第一句:“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
B.魏源《海国图志》:“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C.鲁迅在《故乡》中深刻谈到:“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D.毛泽东告诫党员同志:“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要贪便宜。”
4.材料二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并请从材料二中举出一处例子简要分析。
5.“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何有利条件?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逃跑
铁凝
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
老宋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开水锅炉。每天,锅炉不仅定时定点烧开,温度也绝对可靠。那时,老宋还会站在当院,亮起大嗓喊几声:“老师们,水开了!”老宋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演员听了高兴,领导和职工家属也不会挑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