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13480字。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学校准备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月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阅??知文化】
一、基础梳理与积累(25分)
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看,那大气cū guǎng①_________的书法印玺,A.振聋发聩的圣贤箴言,是千年文明的承载;你听,那奔放雄健的陕北民歌,B.栩栩如生的黄梅戏曲,是千年民俗的回响;你品,那兼济天下的浩然正气,独领C.风骚的浪漫情怀,是千年精神的D.激荡。时光流转,历史的形迹与人文的风华xiāng fǔ xiāng chéng②_________,滋润着每一位华夏儿女。
1.(1)根据拼音,将正确的汉字填写在相应位置。(2分)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2)结合语境,选出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振聋发聩 B.栩栩如生 C.风骚 D.激荡
◎常识篇
2.以下是知识科普小手册中的四个词条,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谦辞 古人在日常交谈和书信往来中表示谦虚的言辞。比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家君”。
B.律诗 通常每首四联,一般说来,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比如《渡荆门送别》的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就是对仗句。
C.排比 古代散文有时运用排比手法增强文章气势。比如《<孟子>三章》就使用了大量排比句,使得文章极富气势。
D.表 表,是古代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卑微、恳切。比如《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
◎民俗篇
3.请任选你熟知的一种民俗,仿照划线句,补写句子。(3分)
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一扎一绞,如画作般,云南扎染描绘美好的期待;一抛一接,如穿线般,壮族绣球串起两人的姻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班级组织实地考察家乡民俗的活动,请你完善考察步骤。(1分)
考察前: 查阅资料,了解民俗 准备笔记本、相机等工具 了解交通路线,联系向导
考察中: 详细记录,摄取音像 采访__________________ 尊重民俗活动,保护环境
考察后: 整理资料,做好分类 汇总采访笔记、照片等资料 讨论分析资料,撰写报告
◎精神篇
5.“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请根据“孝”的宣传资料夹,猜一猜“孝”字的本义是什么。(2分)
甲骨文的“老”字
甲骨文的“子”字
甲骨文的“孝”字
提示:“孝”是会意字,是由两个独体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字。
6.家与国是息息相关的。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家国关系的讨论,请你把空白处内容补充完整。(3分)
小龙:我认为“家国”二字中核心的字眼是“家”,国之本在家,家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归属。木兰代父从军远征万里,立下赫赫战功,亲情和家人是她最坚实的铠甲。
小华:你说的有道理。但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紧扣议题;③文明表达。
7.诗文名作往往承载着丰厚的民族精神文化,请你完成下面的古诗辑录。(10分)
【家国情怀】 是木兰“万里赴戎机, (1) ”的奔赴;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2) ”的愿望;是陆游“ (3) ,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壮志。
【以和为贵】 是《论语》中“ (4) ,不亦君子乎”的宽以待人;是苏轼《定风波》中“ (5)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自适豁达;是《大道之行也》中“选贤与能, (6) ”的和平安宁。
【自强不息】 是《龟虽寿》中千里马虽然老去,依然有着“ (7) , (8) ”驰骋千里的志向;是《行路难》(其一)中虽然千磨万折,仍然葆有“ (9) , (10) ”的坚定信念。
【传??承文化】
二、阅读(47分)
阅读三则材料,完成8-12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