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下学期5月综合模拟(二)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5/18 20:37: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3140字。

  2023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下学期5月综合模拟(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一一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确,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治”和“法治”更重要的区别在于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而非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
  B.礼的形成是从经验到传统、从传统到规范。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依靠礼加之于人来限制人行为的。
  C.在乡土社会中,最基本的事务我们不必事事费心,这与传统息息相关,这些都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
  D.道德和礼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如果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感到平静。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重点围绕“礼治”展开论述,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
  B.第二段以“杀了人来祭旗”为例,目的是证明“礼”的某些规范野蛮残酷,不合乎现代的人情。
  C.选文运用对比论证,详细介绍了“礼治”与“人治”“法治”,在比较中突出乡土社会中“礼治”的特点。
  D.第三段中,作者认为传统得以在乡土社会里发挥极为重要作用的前提是,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
  3. 下列对“礼”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虽然“无法”,也就是没有规则,但不影响社会正常运行的秩序。
  B.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传统是维持“礼”这种规范的力量。
  C.长幼有序是礼治秩序的体现,是稳定乡土社会家庭、亲人之间关系,稳定延续乡土社会的一种方式。
  D.“无讼”指的是人们在发生纠纷时不主张利用诉讼解决问题,而是利用传统礼治秩序来调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今日“文化自信”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自信的底气尽管来自多方面,但不可否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来源。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红楼梦》在推动文化自信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红楼梦》的当代传播,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如何让《红楼梦》这部古代作品融入当代读者中,从而激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