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教学设计5
- 资源简介:
约4430字。
《卖炭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卖炭翁》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以“同情弱者”为主题的叙事诗。诗歌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古诗鉴赏能力,能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品味作者感情,但在炼字品句,感悟意蕴的方法上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学生掌握了朗诵诗歌的基本方法,但容易流于文字表面,并不能通过诵读揣摩文字背后的情感,老师应该加强诵读指导,通过示范诵读和赏析方法学习,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感受卖炭翁遭遇之苦,深入思考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2.反复诵读,品味诗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3. 感悟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控诉,感受作者的济世情怀及担当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词句品析,感受精彩的人物描写。
感受诗中所传达出同情民生疾苦的悲悯情怀。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同学们,白居易是我国唐代地位仅次于李白、杜甫的伟大诗人。他的作品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世界文学的艺术珍品。你能回忆出哪些白居易的诗句?(学生回答)
示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教师总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回望白居易的生命轨迹,这句按语放在他身上并不为过。无论荣华还是落魄,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造福百姓。凡他经过的地方,他都用自己的心血谱写了属于自己的繁华篇章。他是周至的大青天,一心只为民做主;他是忠州的大唐贤刺史,把一片贫瘠之地,点缀得处处花开;他是苏杭的好太守,修堤防,疏六井,建山塘,富甲一方;他是洛阳的散财老人,凭一人之力,捐资八节滩,变险滩为通途。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去见证一个人间悲剧,去认识一下中唐时期社会现实。
二、检查预习
1. 学生朗读包含易错字音的句子。
师: 白居易的诗,老人小孩儿都能读懂,你是否能把它读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