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三年级五调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5/11 10:48: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5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12410字。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三年级五调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民性是文化、文学现代性的核心内容,既是其动机,也是其成果。现代社会要建立起普遍统一的组织结构,就要生成文化的共同体,其语言、思想逻辑、价值认同、理想目标能达成一致,就需要获得广泛的社会性,而其基础就在于文化、语言、文学具有人民性。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处于一个变革时期,经典现实主义受到欧美现代主义的挑战,大量的欧美作品翻译过来,一度取代了苏联文艺对中国文艺的影响。现实主义的开放体系与现代主义的先锋探索一起开辟当代中国文学的广阔道路,如意识流小说、现代派、荒诞派、黑色幽默,直至后现代式的先锋派,中国文学无疑在艺术上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无论是现代派还是先锋派,都属于阳春白雪。艺术创新固然需要,但文艺的人民性在任何时候,在中国的国情下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和责任。20世纪90年代,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现实主义获得了一次崭新的再生。陈忠实、莫言、贾平凹、刘震云、铁凝、王安忆、阿来都各自写下既具有现实主义传统特色,又汲取了世界优秀文学经验的作品,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文学走向市场化的时期,市场化在客观上解决了文艺走向大众、面向大众的问题。图书市场的销量、电影市场的票房,就足以使大众成为接受的主体。市场化使文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消费社会的产品,使人民群众最大可能分享文艺作品的各种成果。
  但是,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性”也并非因此演化成现代性的一个基础的普遍性的概念。在“阶级论”被淡化后,文艺的大众化、消费化无疑使文艺具有了人民性,但它与文艺的人民性的经典内涵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这个区别的根本之处在于:文艺的人民性要具有正确的政治导向,要引导人民积极向上,要使全体人民团结为一个整体,凝聚成一股力量,向着一个共同目标前进。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期,人民性无疑还是占据文化领导权地位,起到积极的正确的引导作用。
  新时代赋予文艺服务人民以新的内容,同时也赋予人民性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说新时代有新时代的“新人民性”,就是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放在首位。“新人民性”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信任和尊重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当然,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众声喧哗。社会的复杂性表明,文艺依然不能放弃正面引导人民群众的责任,在多样化和丰富性的文艺繁荣格局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无疑应该始终起到引领作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新人民性”才能真正圆满实现。
  (摘编自陈晓明《人良性、民间性与新伦理的历史建构》)
  材料二:
  中华诗词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满足千百年来中国各族人民群众对于诗歌的精神生活需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有诗云:“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其所谓“天意”就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而人间的主体就是人民,是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优秀的诗歌作品来满足其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在中华诗词文化发展史上,正是
  1.下列对材料中“人民性”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民性是现代社会文化共同体的生成基础,与中国国情息息相关,任何时候都要坚持。
  B.人民性离不开市场化,市场化使文艺走向大众,使人民群众最大可能地分享文艺作品。
  C.文艺的人民性与文艺的大众化、消费化虽然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彼此有明显的区别。
  D.不同时代人民性的内涵不尽相同,当下应关注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弘扬艺术正能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变革到90年代的传统文化复兴,中国文学思潮从欧美现代主义转为现实主义,艺术上获得不断进步。
  B.新时代赋予文艺以新的内容,无论社会环境多么复杂,文艺格局多么丰富,文艺的创新性发
  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C.中华古代儒家诗教文化在其特定历史背景下曾经产生过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但是我们不能
  因此而全盘否定其历史合理性。
  D.两则材料都从文学史的角度辩证思考“文艺的人民性”问题,肯定其积极意义;又都放眼当下,
  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要求。
  3.下列选项中,最贴近材料中“人民性”文艺观的一项是(3分)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B.富于感情——这是写好作品的最好手段。(高尔基)
  C.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D.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杜甫《戏为六绝句》)
  4.文艺创作应如何增强人民性?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5.请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为例,从思想内容和审美趣味两个方面,探究人民性诗词文化的
  当代育人价值。(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凤仙花  刘庆邦           
  用凤和仙给一种花儿命名,真是好听。凤为鸟中王,自古就有百鸟朝凤之说。花有花仙子之喻,花一带了仙字,似乎就有了仙气,让人高看不已。可惜的是,这个小地方的人都不知道凤仙花是什么,明明亮亮是凤仙花,却被他们说成是指甲草。为什么把凤仙花叫成指甲草呢?这是因为,指甲草上面开出的花朵可以染指甲呀。
  每年春夏之交,住在大杂院里的大奶奶都会种上一盆子指甲草。大奶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