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南昌市名校高三下学期语文冲刺信息卷三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5/10 9:40: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 约23060字。

  2023届江西省南昌市名校高三下学期语文冲刺信息卷三
  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之一,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产生了开创性、莫基性的影响。
  秦朝开创了大一统的国家。据史料和文物考证,从商末开始,有一支姓赢的族群从今山东,经河南、陕西等地,逐步向西迁移,到达今甘肃天水一带,他们与当地的汉、狄羌、西戎等族群交流交融,形成了秦人新的族群。秦人在从崛起、建国、独霸西戎,到东出陕西、向六国进军的过程中,积极借鉴、吸收诸子百家学说,形成了以“华夏一体”“天下大统”等为特征的天下观,创建了维护多民族中央集权的一整套国家制度和文化形态,为构建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奠定了文化根基,进而使维护国家统一成为以后各个历史时期国人始终不变的共识。秦人开创的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制度,被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奉为圭臬,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统一六国后,实施了“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以及土地国有制、新开土地私人占有合法化等一系列新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秦国“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从此,大一统成为维系以后任何一个朝代合法性的基础。
  秦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从东面来的赢秦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在继承商周文化理念的同时,积极与当地的狄羌、西戎和巴蜀等族群通婚、交流融合,形成了以务实创新的价值追求、开放包容的进取精神、尚武坚毅的民族性格、令行禁止的法治观念、上下一心的团队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质。正是秦人这些宝贵的意志品格、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才使他们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直至统一了六国。从甘肃省甘谷县毛家坪、礼县大堡子山、清水县李崖等遗址出土的大量礼器、乐器、兵器、生产生活用品等文物来看,当时的秦人在文化传承上,既有商周的文化特质,又有狄羌、西戎等土著文化的特点,同时吸收了巴蜀、楚国文化。这与史料记载的“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等相吻合,表明秦人在甘肃时期,其文化形态、价值理念已基本成型。
  循着秦人西迁、崛起、建国、东出、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奋斗历程,可以看出,一部秦人发展史,就是一部多民族交往交融、多区域文化交流演进的历史。秦统一全国的过程,也是融合汉族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关系的过程,以及加速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让不同地方的各个民族,有了共同的文化基因和情感认同,有了持续不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国 2000 多年来虽有一时的分裂,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方始终没有分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秦朝发端、逐步形成发展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秦人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秦人早期在甘肃的活动又是研究秦历史文化的重要环节。当前,在这方面研究中还有许多历史之谜等待破解。为此,建议相关方面将秦早期历史文化研究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国家层面有计划地组织多学科专家对秦历史文化遗址、文物、文献等持续开展更加系统的调查、发掘和整理工作,推动形成更多研究成果。
  (摘编自欧阳坚《秦历史文化的现实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华文化的根脉之一,秦文化在大一统国家形成和民族共同体意识孕育方面具有
  开创性和奠基作用。
  B.秦人借鉴、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而形成了“华夏一体”等天下观,为构建国家认同和民族
  认同奠定了文化根基。
  C.秦人开创的皇帝制、郡县制等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所遵循,从而确立了中国封
  建社会的基本政治格局。
  D.为促进多民族交往交融、多区域文化交流演进,秦人开始了从西迁、崛起,直至建立大
  一统国家的奋斗历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根据史料和文物考证成果,阐述了嬴姓族群西迁后与当地族群融合,并形成秦
  人新族群的史实。
  B.在阐释秦统一六国后实施的新政时,文章主要运用了例证法,列举“书同文、车同轨、量
  同衡、行同伦”
  C.第三段以毛家坪、大堡子山等遗址出土的文物为例,论证了秦人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
  除旧布新的特点。
  D.第一段总述观点,第二至四段采用并列结构从两方面加以论证,尾段提出了秦历史文
  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秦文化在大一统国家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人分析,有助于纠正某
  些人对秦历史文化认识的偏差。
  B.秦人务实创新、开放包容、尚武坚毅等优秀品质,在实施强国振兴战略、应对国际复杂
  形势的今天仍极具现实意义。
  C.2000多年来,中华民族始终没有分裂就是因为国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今后它还
  将为促进民族团结发挥重要作用。
  D.研究秦早期历史文化有助于中华文明探源,在国家层面对秦历史展开多学科系统的调
  查、发掘和整理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古时候人类对月球有着美好的想象,编织出如梦似幻的神话故事。然而,天文学家早就发现月球是一个没有大气、遍布陨石坑的“死星”。1952年美国化学家哈罗德•尤里提出了
  月球上的永久阴影区可能存在水或类似的挥发性物质的观点。20世纪60至70年代,美苏开展探月和登月竞赛,苏联通过分析“月球16号”“月球20号”“月球24号”3次成功取回的月壤样品发现,月壤中存在微量的水。美国“阿波罗”任务取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