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天津市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 资源简介:
约36620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
天津市河西区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
熊启文
①“写小说真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的生活,一头挑的技巧。”说这话时,柳青已是名满文坛的青年作家,参与创办《中国青年报》,并主持文艺副刊工作。1951年9月,柳青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赴苏联访晤,为眷慕已久的托尔斯泰的顽强毅力和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所打动,被“生活在自己要表现的人物环境中”的创作理念折服,暗自做出了新的人生选择。
②作为从延安走出来的作家,柳青在每次大战结束后都发奋写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被派往大连工作,写下《种谷记》,作品一完成,他立即回到艰苦的陕甘宁边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许多人想见世面,到各地游山玩水,他却埋头写《铜墙铁壁》,作品一出,他又开始计划着新的创作了。
③当时,农村合作化运动是个千年不遇的新事物。“作家要进三个学校:生活的学校,政治的学校,艺术的学校。”“搞写作,就先到基层群众中去。”这位能讲英语、俄语,心怀文学理想的青年作家讲出石破天惊的话语,惹得同行们一阵侧目。那时文艺队伍不少人爱“做姿态”,下去以前大张旗鼓表决心,喊口号,下去三五天,找个堂皇理由陆续都回来了。然而,勘破红尘般决绝,柳青放弃舒适的条件,干脆把工作关系转到终南山下的长安县。那时,巨大的政治变化,必然带来经济和各种社会心理的变化,柳青认为长安县离城不太远,最能迅速、明显地反映这种变化,最能找到独具代表性的乡村“典型”,心目中的“英雄”。
④“要想塑造英雄,首先要塑造自己,要写英雄,首先要学习英雄。我绝不能说一套,做一套。”1952年9月,秋风乍起。柳青带着简单行李坐着汽车出了西安城大南门,下了最大一道坡,进入稍微宽展的土街道,就到韦曲镇。他住进县委大院一间平房,暂时担任县委副书记,分管农村互助合作。不久,又拔锅起灶,落户皇甫村。“在生活里,学徒可能变成大师;离开了生活,大师也可能变成匠人。”
⑤刚来皇甫村,柳青穿着熨帖的白衬衣、西装裤,戴着金色边框的眼镜,提着
16. 文章第①段中说柳青被托尔斯泰“生活在自己要表现的人物环境中”的创作理念折服,柳青是如何践行这一创作理念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述。
17.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柳青的性格。
18. 文章第⑪段写了柳青塑造的梁三老汉这个形象的特点以及柳青创作时的情形。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这部分内容的作用。
19.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题目“乡土”的含义。
20. 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第③段“惹得同行们一阵侧目”一句中,“侧目”的意思是“敬重佩服”。
B. 第④段“大师也可能变成匠人”指深入生活能让高妙 理论转化为匠心独运的创作。
C. 文章最后一段再次提到托尔斯泰,既是呼应首段内容,也是对主旨的进一步深化。
D. 文章通过几段典型的生活片段,为读者勾勒出柳青的生活情景,内容丰富而生动。
E. 第⑦段对柳青深夜写作的描写,生动表现了他创作的勤奋和坚持写作的笃定信念。
2023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太守与鱼
徐海蛟
那时候,羊续还不是太守,他只是一个懵懂少年。羊续喜欢钓鱼,经常背着钓竿,独自走到水边去。有时是一条清澈的小溪,自青山深处而来,只在水深处才有些许小鱼。溪水清凉,他把脚伸进去,水光一下子跳跃开来,调皮得很;有时是一条静谧的江,开阔处烟波浩渺,归帆点点,临岸的地方水草丰美,他安然坐在一截老树桩上,甩出鱼线;有时候是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