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1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5/9 20:39: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3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9120字,答案扫描。

  2023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马克思是德国人,但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首先在西方取得实践上的成功,而来到相对落后的东方大国之后,既没有因为水土不服而短命夭折,也没有因为环境变迁而改性变种,不仅在古老的中国落地生根、安家落户,而且茁壮成长、开花结果,这不能不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要理解这个奇迹,就不能不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去探寻。正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天然因子,就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具有了现实可能性,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文明的土壤里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放包容的品格以及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契合性,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极其肥沃的土壤。对此,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治理办法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
  (摘编自刘建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且“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这一论断,明确指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历史文化的延续承继,对助推社会发展和经济提升具有整体的作用效能,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背景和文化基因相熔铸、相结合的理论根由。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念的贯彻践行,同民族文化的赓续传承具备共通的历史话语和实践场域,国家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亦必然会趋同于统一的民族情感、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及道德规范等社会意识当中。历史与事实证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颇具特色、富有深度的发展哲思与民生智慧,这是中国人民数千年来积淀的卓识与思辨,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独具的文化优势。
  共享发展深刻诠释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中国式现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这一历史奇迹,就只能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去探寻其中的原因。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相融通,故而其进入中国后能扎根大地、开花结果有一定必然性。
  C.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对人类社会发展有决定性作用,为马克思主义能与一个国家文化基因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D.共享理念与其他各项新发展理念有机地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克思主义并未首先在西方取得实践上的成功,一个关键原因是西方传统文化中没有与其相通的文化因子。
  B.中华民族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备共通的历史话语和实践场域,因此国家的社会意识必然在发展中走向统一。
  C.相较于西方文化的理念,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哲思在支撑实现共享发展、追求共同富裕上有独特的优势。
  D.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转化和发展,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泉源。
  3.下列选项中,其观念与材料二观点契合度最高的一项是(3分)
  A.荀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B.《抱朴子》:“盖人之有礼,犹鱼之有水矣。”
  C.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D.《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以人为本”理念鲜明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为工农谋幸福的理想中。这一理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被持续发扬光大且已变成生动现实,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这种现象的合理性。(4分)
  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现代化道路称为“中国式”的原因。(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高山下的花环(节选)  李存葆
  梁大娘看上去年近七十岁了。穿一身自织自染的土布衣裳,褂子上几处打着补丁。老人高高的个,背驼了,鬓发完全苍白,面孔干瘦瘦的,前额、眼角、鼻翼,全镶满了密麻麻的皱纹。像是曾患过眼疾,老人的眼角红红的,眼窝深深塌陷,流露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