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北京市部分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 资源简介:
约20300字。
文言文阅读
202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一)(共18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臣闻国家之患,患在臣之壅蔽也;壅蔽之生,生于君之好欲也。盖欲见于此,则壅生于彼,壅生于彼,则乱作其间,历代有之,可略言耳。昔秦二代好佞,赵高饰谄谀之言以壅之;周厉好利,荣夷公(1)陈聚敛之计以壅之;殷辛(2)好音,师涓作靡靡之乐以壅之;周幽(3)好色,褒人纳艳妻以壅之。虽所好不同,同归于壅也;所壅不同,同归于乱也。故曰:“人君无见其意,将为下饵。”益谓此矣。
然则明王非无欲也,非无壅也。盖有欲则节之,有壅则决之。节之又节之,以至于无欲也;决之又决之,以至于无壅也。其所以然者,将在乎静思其故,动防其微。故闻甘言,则虑赵高之谀进于侧矣;见厚利,则虑荣夷公之计陈于前矣;听新声,则虑师涓之音诱于耳矣;顾艳色,则虑褒氏之女惑于目矣。大如是,安得不昼夜虑之,寤寐思之,立则见其参于前,行则想其随于后。自然兢兢业业,日慎一日,使左右不知其所欲,虽欲壅蔽,其可得乎?
(取材于《全唐文•策林》)
注释:【1】荣夷公:周厉王卿士。【2】殷辛:殷纣王。【3】周幽:即周幽王,西周最后一位君主。
(2)夫谏争者,所以纳君于道,矫枉正非,救上之谬也。上苟有谬而无救焉,则害于事;害于事,则危道也。故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扶之之道,莫过于谏矣。故臣苟顺者,不得为忠。
是以国之将兴,贵在谏臣。若托物以风喻,微言而不切,不切则不改,唯正谏直谏可以补缺也。《诗》云:“柔亦不茹,刚亦不吐。”正谏者也;《易》曰:“王臣謇謇(1)。”直谏者也。
然则拂人之耳,逆人之意,变人之情,抑人之欲,不尔不为谏也。虽有父子兄弟,犹用生怨隙焉。况臣于君,有天壤之殊,无亲戚之属,以至贱干至贵,以至稀间至亲,何庸易耶?恶死亡而乐生存,耻困辱而乐荣宠,虽甚愚人,犹知之也。况士君子乎?今正言直谏,则近死辱而远荣宠,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夫不能谏则君危,固谏则身殆,贤人君子,不忍观上之危,而不爱身之殆,故蒙危辱之灾,逆人主之鳞,及罪而弗避者,忠也!义也!深思谏士之事,知进谏之难矣。
(取材于《群书治要•政要论》)
注释:【1】謇謇:直言。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欲见于此 见:显现
B. 有壅则决之 决:消除
C. 微言而不切 切:关切
D. 以至贱干至贵 干:冒犯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生于君之好欲也 况臣于君
B. 人君无见其意 其可得乎
C. 其所以然者 故臣苟顺者
D. 危而不持 及罪而弗避者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昔秦二代好佞 从前秦二世喜欢巧言谄媚的人
B. 动防其微 行动时警惕臣子蒙蔽君主的苗头
C. 不尔不为谏也 不这样就算不上规劝
D. 而不爱身之殆 并且不喜欢自身遭遇危险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一回顾历朝史实,列举君主被臣子蒙蔽的不同表现。
B. 选文二借父子兄弟尚生怨恨隔阂,以表明臣子谏君之难。
C. 选文二认为恶死乐生乃人之常情,远辱近荣为贤愚共求。
D. 两文从不同角度阐述治国之道,均主题鲜明,思路清晰。
10. 君明臣贤,是古人关于治国的美好理想。请根据两则选文,谈谈如何做到“君明”与“臣贤”。
2023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
(一)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1】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