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教案:读诗须懂诗家语
- 资源简介:
约2150字。
读诗须懂诗家语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家语”的特点。
2.让学生读懂“诗家语”。
教学重点:了解“诗家语”的特征——变“性”、变序、省略。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独立地读懂“诗家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看到我之后,同学们可能会有些疑惑,这位“不速之客”为何会走进我们教室?同学们请先放下戒备之心,因为“来者”并无“不善”之意。我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意山水外,是非存一心。徐饮杯中物,莫论世上名。
这是一首藏头诗,相信同学们应该很容易看懂它的意思。不过这并不值得骄傲,因为这首诗是我写的。今人读古诗,今人写古诗,总会觉得差了一点意思。我想最大的问题在于并不了解何为“诗家语”。在同学们的学案上有对于“诗家语”的解释——诗人在创作诗歌时所运用的语言文字。
杜甫有诗句描述自己在进行诗歌创作时的心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其实,不仅仅是杜甫,诗人们为了让自己写出与众不同的诗句,常常苦心经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者有之,“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者亦有之,但诗歌受体裁所限,又需讲求声律,所以常常会让读者有一种读不懂的感受。所以,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同学们走近“诗家语”,了解“诗家语”,读懂“诗家语”。
二、“诗家语”的特点
它常常是不合法的(不合语法),它常常是不合理的(不合常人说话之理),它常常是无言的(会省略)。
三、解读“诗家语”
请同学们看苏轼的《新城道中》,看得懂吗?看不懂就对了,我希望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之后,同学们能够看懂这首诗。
1. 改变词性
例①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活用作动词,吹绿。
例②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镜:活用作动词,照镜子。
无论是诗歌还是文言文,同学们在阅读一句话的时候一定要养成一个习惯,即先去找动词,一句话没有动词是说不通的。古人经常会将其它词性的词活用作动词,这就需要同学们去判断了。如例二,很明显使用了对仗,所以下句“吟”所对应位置的“镜”也应该是个动词,译为“照镜子”。我们来做几个练习:
练习: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
解答:使动用法,使(君)饮酒
使(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昏暗
使(泉水)发出呜咽声、使(日色)显得阴冷
名作形,衰老
此处又要提一点,即读诗务必要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如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