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福建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 资源简介:
约35280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3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5月份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右第二章.(节选)【注】 茅盾
到四点钟以后,枪声炮声都沉静下去了。李先生慢慢儿从地板上爬起来,摸着一张椅子就坐了。
过一会儿,他皱着眉头说:
“真糟糕!不逃呢,不放心;逃呢,多花钱。我总以为打不起来的,谁知道——”
李夫人看见丈夫发愁,勉强做出点笑容来,说:
“好半天没有响声了,看来不会闹出大乱子。你去睡吧。明天你还得上公司里办事。”
李先生望着他的夫人,他勉强笑了一笑。他觉得夫人的话很对。日本兵是蛮凶的,他们在沈阳北大营并没遇着抵抗,据说也是机关枪大炮乱轰了一阵。说不定刚才那枪炮声就是北大营的老文章,那么,明天大概还是一切照旧,不会出大乱子。公司里仍得办事,他仍旧得去,不去就白白丢了二元五角的大洋,何苦!
“那么,我去躺一会儿再说。”
李先生征得了夫人的同意,就拍拍大腿走上楼去。
李先生走到楼梯顶,忽然又不放心了。从他现在站着的地方再上去一个矮小的梯子,就是晒台;他忽然想到晒台上去眺望一下,到底外面是闹到怎样一个地步。
刚开了晒台门,就听得砰、砰两声。李先生的身子立刻缩回。他从门缝里张望:漫天的冻云,中间夹着几点寒星,有风直冲那门缝吹来,冷得很。邻家的晒台上似乎也有人在那里瞭望。李先生胆壮一些了。把头上的罗宋线帽拉下来,然后侧着身体,贴着墙,慢慢地把身子移到晒台上,赶快蹲下了身体,尖起耳朵听。
只远远地传来了呼号的声音,但也许是风。天空也没有什么红光或黑烟。正像一个平常的腊月尽头的半夜三更。李先生慢慢地把身体挺直了,走到那晒台的水泥栏杆旁,想看得仔细点儿。
“李先生,也来看看么?刚才打这只角里望过去,看得见一道一道的红光;想来就是东洋人开炮呢!”
猛不防有人招呼,李先生愕然转脸对声音来的地方注视;直到听完了那人的话,李先生这才认出那说话的就是住在隔邻亭子间里的阿祥,是公司里铅印部的一个工人,和李先生算是“同事”。
“哦——你看了半天吗?”
李先生随口说,一面却皱紧了眉毛,瞪大了眼睛,向四下里张望,看还有没有红光之类。虽然和阿祥同在一个公司而且又是邻舍,但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同,一个是编辑先生,一个是厂里的做手,他们两个平日很少来往。然而阿祥却例外,很高兴地又说道:
“东洋兵打败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开头写“枪声炮声都沉静下去了”,既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为下文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环境氛围。
B.文本一结尾写李先生从楼梯滚下,与《装在套子里的人》写别里科夫从楼梯滚下一样,都饱含作者对人物的憎恶唾弃。
C.文本二写青工、汉子街头偶遇,与《雷雨》写鲁大海、周朴园在周公馆冲突一样,都通过写生活场景折射出时代背景。
D.相比较而言,文本一的语言较文雅细腻,文本二的语言则较通俗直白,这与两位作者对文体和受众的不同定位有关。
7.关于文本一和文本二的标题及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
A.文本一仿用朱熹《中庸章句》语句为标题,隐含了作者致敬先儒、弘扬传统文化的用意。
B.文本一标题有"助读《中庸》第二章"之意,这一独特的表达能引起读者的好奇与关注。
C.文本二以剧中人物的台词为标题,既能强调人物的强烈情感,又可以借此提示有关剧情。
D.文本二标题中的“你”和“鞭子”含义丰富,其中有鼓励民众拿起抗战武器的言外之意。
8.文本一与文本二都在人物描写中交代"九•一八"这一历史背景,这样处理有何好处?请简
要分析。(6分)
9.文本一中的李先生和文本二中的汉子对生活变故有相似的心态,但这种心态产生的思想根源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6分)
2023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失去的“美丽”【美】安吉亚•叶捷尔斯卡
“哎呀!这样可漂亮多了。”汉妮•海耶看着她新粉刷的厨房兴高采烈地说。她带着崇拜和爱慕扫了一眼儿子穿制服的照片:眼睛像她,闪烁着渴望和生活的喜悦。
“这样阿比回家就不用感到羞耻了。”她高兴地拍着布满老茧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