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 资源简介:
约20460字。
文言文阅读
2023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汤东野,字德广,丹阳人。崇宁间张怀素谋倡乱,范寥知之,欲驰入京言状,无以为道里费,东野资之。怀素伏诛。寥起布衣,召对,白上:“臣非汤东野无以见陛下。”上问:“东野何人?”即对镇江府学内舍生,且具道所以资送之恩。有诏,乘递马赴阙。既对,言契上心,即授忠义郎。
靖康中,知平江。车驾幸杭,苗、刘作难。明受①收至,东野疑之。时张浚以礼部侍郎参赞御营军事,留平江。东野谋于浚,欲匿收不宣。浚曰:“事已如此,胡可匿?”因相与谋,阴取故府所藏登极救书置舆中,迎登谯门,读而张之,即捐其阶,禁,无敢登者。乃与浚议勤王之师。皇帝复位,以功超拜徽猷阁待制,入为工部侍郎。
周望宣抚浙西,将屯军平江,奏言“非东野莫可为守者”。东野知望不足与立功,辞至七八,不得已而行。既至,乃修治城垒、楼橹,为战守之具甚备。望束手无策,东野所言,悉弃不用。即以蜡书具所与望议论本木,驰奏,乞别自将,不然只与俱死。奏凡十余上。上手救报曰:“朕仗卿甚重宜与望协心共力以捍一方勿轻相同异。”于是不敢复言。望果败事,引咎自劾。寝不报,而台评继上,请正失守之罪。上为之特下诏曰:“汤东野昨累有奏,陈措置守御,颇有伦理。只缘事权不专,遂致失守。与其他弃城不同,可止落职。”
绍兴初,从张浚讨李成。初,成之叛也,鄂州李允文擅杀知岳州袁植,欲与成连横。成败,浚欲遂取之,惮其强。时有枢密院属官汪若海者,被罪谪英州。行至临川,东野知其与允文善,引之谒浚,使贻书允文,允文遂伏罪。
复奉祠,起知扬州。会伪齐宿迁令张泽拔众四千自归。朝论以国家方屈好于豫②,不宜生衅,欲还之。东野不可,章三上,得请,四千人皆免死。
(选自《京口耆旧传》,有删节)
[注]①明受,南宋皇帝赵旉的年号。赵旉是苗、刘兵变拥立的新皇帝,在位26天。②豫,指金太宗册立的大齐皇帝刘豫。
1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朕A仗B卿C甚D重E宜F与G望H协I心J共K力L以M捍N一O方P勿Q轻R相S同T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意谓符合、投合。“契阔谈谯”的“契”字也是这个意思,“契阔”一词则偏指久别。
B.幸,指皇上亲临某地。《阿房宫赋》“而望幸焉”一句中的“幸”字意思和用法与此相同。
C.本末,树的主干和枝节,喻指事情的原委和经过,史书体例中的“纪事本末体”即据此命名。
D.连横,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称连横,后泛指结盟,本文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汤东野得知范寥想赴京举报张怀素却苦于没有路费,认为通过帮助范寥可以得到皇上召见,便资助了范寥,后来果然如其所愿。
B.汤东野与张浚商定用旧诏书替换新诏书,登上谯门宣读并张贴在上面;又因怕人知道真相,便拆去阶梯,禁止人们登上谯门。
C.汤东野虽是不得已而出守平江,但他一到任就着手修治军事设施,作好攻守准备,还多次向周望建言,可惜都没有被采纳。
D.宿迁县令张泽率众归附南宋,南宋朝廷担心与伪齐产生事端而想遣返他们,汤东野进言劝止,张泽等四千人因此幸免一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寥起布衣,召对,白上:“臣非汤东野无以见陛下。”
(2)引之谒浚,使贻书允文,允文遂伏罪。
14.文中“上为之特下诏”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2023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泰博学,善谈论。初游洛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