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辽宁省部分地区高三4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5/3 20:24: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95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递转化。”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学精神弘扬不够,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科普有效供给不足,基层基础薄弱;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组织领导、条件保障等有待加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科技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深入协同,科技创新正在释放巨大能量,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模式。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国民素质全面提升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科学素质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新征程。
  (摘编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材料二:
  从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美国阿波罗11号完成人类首次登月任务,到当前中国建造空间站、神舟十三号什空、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历史上每一次重要的航空事件不仅标志着航天技术的突破和人类探索宇宙能力的进步,也成为各国面向公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各国利用各类航空事件 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行动 航天知识科普工作
  B.天宫课堂品牌和内容建设 航天知识相关的学习和实习机会 各类传播和教育场景的深度嵌入
  C.天宫课堂综合多样化媒介传播 青少年的课堂教学逻辑 面向全世界公众的航天科普传播体系
  D.欧洲航天局面向青少年 课程设计和资源配套开发 学生掌握原理的同时学习相关数据知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科技创新、公民、文化经济等方面论述我国公民提升科学素质的必要性,对现实极具启示性。
  B.为了适应未来形势的变化和满足我国发展新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全面提升国民素质。
  C.材料二主体部分谈到了在国家主导下以“天地协同授课”为核心的天宫课堂科普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D.具有中国特色的天宫课堂为全人类提供了探索宇宙的中国视角,所以成为了全球关注的航天科普活动。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科学素质建设的一项是      
  A.科普志愿者通过现场讲解、发放《慧眼识邪》、科普扑克等宣传材料的方式,引导群众认清邪教本质,呼吁群众破除迷信,健康科学生活。
  B.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改善乡村教师资源配置,保障乡村教师合理待遇,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C.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D.科技辅导员通过多种多样的展现形式和互动手段让孩子们体验声学、光学、力学等前沿科技的展品展项,加深他们对科学的理解。
  (4)如何理解“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请结合材料概括和分析。
  (5)北京时间12月4日,随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成功着陆,“天宫课堂”也将告一段落,未来我国应如何更好地推进航天科普教育活动的发展?请你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辽宁省鞍山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留白”艺术使中国画体现出含蓄内敛的审美特征。当代画家李可染曾说:“空白、含蓄,是中国艺术一门很大的学问。"潘天寿认为:"中国画要求有藏有露,即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必须留下发人想象的余地,一览无余不是好画。"追溯中国画的发展史,从理论上和创作实践中,乃至在传统哲学思想上都可以得到明确的印证。郭熙指出:"山欲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