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 约15200字。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人跟自然之天的合一,在天人合一的概念里都有些什么样的看法呢?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人跟自然之天的合一的中心是"顺自然"。
自然这个词要做一个解释。这个自然不是指自然界,现在讲的自然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用“天地万物”这个词表示的。在中国传统中,自然的意思是指“本然”,即万物原来的本性。所以,顺自然不是顺自然界,而是顺从一切事物的本然状态,顺从它的本性。
这一点在道家的思想中表现得最明显。比如《老子》里面就有一句话,叫“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意思是我们只能按万物的本性去发展,而不能随意改变它。
长期以来,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被看作是一种消极被动、因循等待的思想,其实它有相当积极合理的一面。汉代的《淮南子》对这一点有过精彩的论述。其中对“无为”的理解是:“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就是说无为并不是让人停在那儿不要动,什么都不做,而是应当“莫从己出也",不要从自己的主观出发去改变事物。
《淮南子》总结说无为就是“私志不得入公道”,即个人的意志和愿望不得入公道。“公道”是什么?公道就是自然,就是天地万物本然的状态。接下来还有一句话,“嗜欲不得枉正术”,个人的嗜好欲求不得枉正术,正术跟公道相对应的,是指自然界的必然规律。所以无为是指你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嗜好去改变整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这是从防止这个方面来讲的。
从积极方面来讲,无为是什么呢?"循理而举事",即按照万物自然的客观的道理来做事。然后呢?"因资而立(功)",就是根据事物本然的规律、最后很好地完成了这件事情。
总体来讲,无为是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权自然之势"。自然之势本就是往这方面发展的,我们只不过是遵循它的规律,顺着它的趋势去推动它而已,这就是“因势利导”。
《淮南子》对道家自然无为思想的这些诠释,应该很全面地说明了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因循等待,而是强调要在排除主观和私欲的前提下,主动地去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地做事。
这是道家。儒家是不是也这样呢?其实儒家同样非常强调要因循自然。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大禹治水"的故事。禹治水的方法我们都知道,他是顺着水势进行疏导,把洪水排泄出去,洪水就治理好了。
以后的儒家就把大禹治水的智慧,看作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典范,认为这里充分体现了"有为"和"无为"在顺应自然这个原则下的统一。
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告诉我们天人合一的核心是顺自然、顺万物的自然之性。我觉得这些说法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启示很大,现在很多人都是逞人类之强,认为人类可以掌握自然、控制自然,能够随意地摆布自然。结果呢?人不断地受到自然的报复,说小了是越来越严重的沙尘暴,说大了是全球变暖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如果我们现在还不醒悟,那以后的事情会越来越麻烦。因此,讲中国的天人合一,首先要讲清楚这一层关系,就是人跟自然的合一问题。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的品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天人合一,其中的“天”和现在的自然界是完全等同的概念。
B.在天人合一的观念下,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强调顺应自然的是道家,其次是儒家。
C.道家强调的“无为”,是指要排除主观和私欲的影响,根据事物的本然规律做事。
D.大禹治水使用顺着水势疏导的方法,受此启迪,儒家才形成了顺应自然的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天人合一的概念出发,提出了对于"人跟自然之天的合一的中心"的观点。
B.文章反复引用《淮南子》的话,意在论证《淮南子》论述"自然无为"很精彩。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提出观点并对观点进行解释,然后分述,最后再进行总结。
D.文章既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跟自然合一,又结合现实表现出了批判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强调要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
B.道家的“自然无为”并不像一般人理解的那样消极被动,它有相当积极的一面。
C.道家强调“无为”,儒家比道家前进了一步,强调“有为”和“无为”的统一。
D.顺应自然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遵循,否则将有可能给人类带来不断的麻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嫦娥五号任务是一次高难度、高风险的深空探索之旅。相对于此前嫦娘一号到嫦娥四号成功实现的绕月探测、落月探测来说,嫦娥五号是一次新的、更大的技术跨越。从地外天体采样,到从地外天体起飞,再到航天器在月球轨道上交会对接、携带样品高速返回地球,对于中国航天都是第一次尝试。而只用20多天完成从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