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1176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A)2023.04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新子学”追求对先秦子学学术图景形成新的理解。旧的认识受《汉书。艺文志》“道统”叙事的影响,常特意将儒家尤其是孔子立于先秦学术的核心位置,民国以来的学者对此虽有所反思,但大部分人还是不自觉地沿袭该习惯,这具体反映在现代一些学者关于诸子学发展的历史描述中。比如,书籍目录多把孔子放在首位,似乎是以此标志子学的开启,然后为了脉络的连贯,继之以反儒的墨子和之后卫道的孟子,而年辈比他们都长的老子则被放在后面,与庄子组成一个单元,似乎他在诸子学发展上只代表一条副线。显然,老子在诸子学发展史中的独特位置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当然,这种将老子边缘化的做法可能是基于对老子年代的怀疑。但综合郭店简《老子》等出土文献和当前学界的主流判断,我们还是基本认同《史记》中的记载,认为老子就是孔子问礼的老子,是《道德经》的作者,传世的《道德经》与老子所作之书会有文本的差异,但是主体是一个。
而从根本上来看,这种忽视老子的现象其实是文化惯性使然。在独尊儒术的传统下,人们排列典籍已经习惯将儒家尤其是孔子放在优先位置,从最早的《汉书。艺文志》到现代的《四部备要》,其中关于子书的排列无不循此原则。而在文化史上,也逐渐积淀成了“孔老”合称的说法,其蕴含的其实也是一种先“孔”后“老”的偏见。但是,按年辈来讲,老应在孔前这才符合客观历史,那么上述说法中以孔为先显然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其价值立场简单来说便是道为儒辅、子为经辅。而在当下,“孔老”应该摆脱这一陈旧内涵,变成平等化、一体化的“孔老”,并以此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
尤其是在诸子学发展史中,老子与孔子应得到一视同仁的看待,老子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与价值必须被正视。首先,老子所传《道德经》是最早的“私家著述”(此就思想性意义上的著述而言,兵法、史传不在此列),而这种思想性的私家著述正是子学的核心特质,相比于“述而不作”的孔子,老子更能标志子学的开端。其次,“周文重建”是诸子时代的思想争论焦点,其根本问题在于文明重建的依据与路向之争,而老子最早对周文展开反思,这可以说是为诸子时代的论战拉开了序幕。最后,老子提出了“道”这一浑融博大的概念,其对于世界本原的独特理解与建构,为理解、包容百家间的争议提供了一个视角,庄子能超脱各家之争司马谈能发现各家“殊途”之“同归”、《淮南子》能融汇诸派立场,正因为他们都选择了“道”的视角。可以说,老子为学派间的融通开辟了空间,为思想的多样性提供了依据,他在子学开端时便给子学铺展了宏大的格局。综合以上方面,在诸子学领域,我们有必要改变孔先老后孔主老辅的旧认识,应充分认识到孔老齐等的地位。甚至参考“周孔”的说法,亦可谓之“老孔”在礼乐文化上,孔子承袭周公事业,故周先孔后,而子学发展史中,在孔子开展私学之前便已有老子体道乃至撰述,两者同样是前后相承,故亦可有老先孔后的排序。
(摘编自方勇《六论“新子学”》)
材料二:
从春秋战国到独尊儒术之前,是中华文化发展变迁的关键时期。其间所取得的思想突破,不仅深刻影响了后世学术与思想的发端和发展,更在代代传习中逐渐内化于中华文化传统与国民气质,而孔子正是这一时代的开启者和重要参与者。
与其他诸子不同,对孔子的推崇从子学时代之初就已然开始了。这背后的原因,正是传统中国对孔子文化地位的一致认可。以上的一切又与孔子作为子学时代开创者的身份密不可分.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五千年“中华文化之中点”,孔子又是链接起三代智慧与一统背景要求下的学术文化的重要一环,成为秦汉一统局面下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力量。
与孔子不同,早期有关老子的记载存在诸多可疑,老子的早期形象是模糊不清的。有关老子的早期文化记忆的阙如,使得我们无法对当时的孔老地位作出直接判断,而对子学时代孔子与老子地位的判定,或可以从彼时的儒道关系、孔老次序等记载中窥见一斑。通观整个子学时代,儒墨并提、儒先道后的情况最为普遍。早期孔老并称的问题,目前可见的最早且最直接的记载是枚乘在《七发》中有“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一句。其中明确把孔子置于老子之前,鉴于《七发》创作于独尊儒术之前,可见,当时孔先老后的地位已然形成。
孔老并称、平置孔老的情况并未出现在子学时代,而恰恰是出现在了独尊儒术之后,人们对老子的认可又往往与儒学的发展相表里。汉唐之间,老子不断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孔老并列的情况也愈加频繁。东汉时期,孔子和老子形象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神化,道教的初期形态五斗米道也在此时出现。此后魏晋玄学的出现,更是儒道碰撞融合的产物。
将孔子与老子的地位判断问题放在两千年来中华文化发展变迁的大背景下予以历时性关注,可以发现,虽然孔子和老子的地位之尊均是文化重构和文化记忆重塑的结果,但孔老地位的逐渐平等却并非出现在子学时代,孔先老后才是子学时代孔老关系的真正面貌。此外,老子的地位升降往往与孔子地位的变迁如影随行,这也说明了孔老思想存在高度互补性。
(摘编自李华《中华文化发展与孔老地位变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旧子学将孔子的地位放得过高,纠正这一错误认识是新子学当下的首要任务。
B.方勇认为“孔老”的排列顺序不符合客观历史,这种排序影响了后世学者的价值判断。
C.《七发》最早明确提出了“孔老”一词,它的创作时间能够佐证孔先老后的形成年代。
D.随着五斗米道和魏晋玄学的发展,东汉时期孔子和老子的形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神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籍目录的编排体现了学者对诸子学发展的态度和看法,研究者们要关注书籍的目录顺序。
B.如果没有老子为诸子学派间的融通提供的空间,庄子、司马谈等人可能难以有通透的见解。
C.探究孔老的排名问题要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看,只探究子学时代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偏颇的。
D.学者们对孔老排名先后的问题争论不休,反映出历史上统治者在治国理念选择上的灵活性。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昔仲尼资大圣之才,当衰周之末,无受命之运,欲屈己以存道,贬身以救世。.....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三国)曹丕
B.经纬天地之谓文,截定祸乱之谓武。自古不兼斯二者而称圣人,未之有也。孔子所以祀于学者,礼有先圣先师故也。----(宋)司马光
C.自古功业,惟孔孟最大且久。时雍风动,今日百姓也没受用处,赖孔孟与之发挥,而尧、舜之业至今在。----(明)吕坤
D.孔子身后,异说蜂起,百家争鸣。有尊孔,有反孔。然而反孔的各派思想,终于不可大,不可久。----钱穆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下面是《史记》的部分目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司马迁对孔老排序的看法。(4分)
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
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卷五十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
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
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
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卷六十四司马镶苴列传第四
(二)现代文阅读I(本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珍贵的坐士
[俄]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沙梅福星高照。墨西哥战争的时候,他得了很重的热病。于是这个害病的兵,没上过一次阵,就给遗送回国了。团长,一个螺夫,借此把他八岁的女儿苏珊娜托付沙梅带回法兰西。归途上,小姑娘终日沉默着,沙梅照顾苏珊娜无微不至。为了让她开心,沙梅给她讲了金蔷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