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慈溪市文锦书院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 资源简介:
约9520字。
第二学期慈溪市文锦书院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分值: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书写(5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端正,力求美观。
二、积累与运用(20分)
1.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这是某同学写的朗读心得。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两个小题。
诗歌要读出情感。朗读时要追sù( )诗人创作的源头,与作者在情感上实现共鸣。朗诵诗歌也要读出节奏。如《蒹葭》表达的是对伊人求而不得的怅wǎnɡ( ),基调应当是舒缓的,如果用一种兴奋的声调就不对了。朗读时还要动用自己的生活体验,蓦然回首的惊喜,采菊东篱的悠闲,赠别友人的眼眶湿润……总之,学习古诗往往离不开声情并茂的朗诵。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2分)
①sù( ) ②wǎnɡ( )
(2)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2分)
①蓦然 (A.mò B.mù) ②眼眶(A.kuānɡ B.kuànɡ)
2. 阅读古诗文,可以感受四季之美、自然之趣。请你补全下面对话。(12分)
小文:诗文可绘景。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我们感受到“(1) ,波撼岳阳城”的烟波浩渺;读《桃花源记》时,感受到“芳草鲜美(2) ”的春意盎然;读《小石潭记》时,感受到“凄神寒骨,(3) ”的凄凉幽深。
小锦:诗文可寄情。在《回延安》中,我们感受到“(4) ,亲山亲水有亲人”的浓情厚谊;“窈窕淑女,(5) ”开朗乐观,表明热切的追求;“(6) ,悠悠我心”缠绵悱侧,表达了相思之苦;“(7) ,道阻且长”表达了对伊人的深情执着。
小文:诗文还能寓理。小语即将转校,她舍不得朝夕相处的同学,我们可以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安慰她。“(8) , ”,即便她在别的学校,我们依旧是朋友!
小锦:挺合意境的。诗歌里还有节气,你能说出下面诗句中的节气吗?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唐??白居易) ( )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宋??翁卷) (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 )
A、惊蛰 B、谷雨 C、夏至 D、白露
3.阅读古诗文时,同学们对个别字义产生疑惑。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矫首昂视 ▲ (2)斗折蛇行 ▲
(3)日光下澈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三、阅读与鉴赏(55分)
(一)名著阅读(8分)
4.叶圣陶先生在《重印<经典常谈>序》中写道:“他可真是个好向导……求真而非猎奇的游客自然欢迎这样的好向导。”朱自清先生也在本书自序里说:“读者能把它当做一条船,航到经典的海里,编者将自己庆幸……”书中梳理了许多经典著作,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本书,看看朱自清所谈内容对你有何帮助,并结合作者观点,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4分)
5.临近“世界读书日”,小文在班里进行了名著阅读问卷调查,发现阅读《苏菲的世界》和《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同学很少,大多数同学认为阅读这两本书有困难。请你结合知识链接并联系名著相关内容,给同学们做《苏菲的世界》或《青年的十二封信》的读书方法指导。(4分)
【知识链接1】精读的方法有批注式阅读、思维导图式阅读、写书评式阅读、摘记法阅读等。
【知识链接2】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概括起来,大致有兴趣选择、问题选择、目的选择和方法选择四种情形。
(二)近侍家堂又一年(16分)
王瑞锋
①春节,我回到于庄——我出生又费尽万般辛苦逃离的北方小庄。
②逃离的路径只有一个,半耕半读,听起来颇有诗意实则艰辛。于庄像一柄弹弓,耕地和读书是两根皮筋儿,铆的劲儿愈足,石子飞得愈远。
③我总算被投进了城里,斑马线、地下铁、办公隔断、鸽子笼,像娘养的春蚕。每只蚕都有自己的隔断,吐丝作茧,井井有条。
④即使人生轨迹滑得再远,血脉、宗亲、文化……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把我拽回了原点。
⑤现在的我,城里人——其实不过是个在广州租住隔断间的广漂,作为家族中唯一读书走出去的男丁,被允许侍立在老爷(乡音,即爷爷)侧旁,参与家族古老的春祭。
⑥于庄称祖先为“家堂”,请家堂,即把逝去先人的魂魄请回家,由家族长者主持。王家的仪式自是老爷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