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13580字。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主导和塑造着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我们说,中国茶艺的哲学基础是由儒释道融合构成的。但是,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却又是由中国文人所主导和塑造的。这样说,并不排除老庄、佛道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而是有主次之分。
唐代,推动茶艺美学成型的,除了小时在寺院生活、后又成为学者的陆羽外,还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先行者,借用现代的说法,是有一个“文人集团”或“文人群体”。当时,一些刚正率直并深存抱负和学识的人,诸如颜真卿、皇甫冉、刘长卿、张志和、耿讳、孟郊、戴叔伦等,都对茶表示出来厚的兴趣。大诗人元稹、白居易等都有茶诗名作问世,特别是卢仝以一首吟颂“七碗茶”的诗句光耀千古。
作为具有超凡脱俗的高尚情怀的群体,文人墨客和士大夫们有意识地把品茶作为一种能够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表现自我的艺术活动,刻意追求、创造和鉴赏,饮茶走向艺术化,而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也纷纷把饮茶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加以描述和品评,这些是在唐代完成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茶寄诗情,品鉴名泉,精研茶艺,推广茶学,创立茶室,墨写茶事,终于成就了茶艺美学的构架。
宋代茶文化走向两极:民间的普及、简易化,宫廷的奢侈、精致化。而在两极中间的文人,依然崇尚风雅和自然。与唐代不同的是,那是文人、隐士、僧人领导茶文化的时代;而宋代则各领风骚,文人保持着独有的率真并与自然契合。所以,宋代虽以贡茶名世,但真正领导茶文化潮流,保持其精神的仍是文化人。宋代文人的性情、茶情、豪情、柔情,都在茶中得到展现,真可谓从“一杯茶中看世界”。
与焕然一新的茶的生产和加工方式相适应,明代饮茶风尚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与此同时,士大夫阶层对饮茶艺术的追求和审美也创造了一个新的天地。明朝前期文人沉湎于茶事,不是闲情逸致,而是以茶雅志,别有一番怀抱。著《茶谱》的朱权就明确表示,饮茶并非只在茶本身,而是“神栖物外”,表达志向的一种方式而已。
到了晚明至清代初期,茶艺风尚和美学追求又是一变。自万历、天启到崇祯末年,以小品为代表的文学,在游山玩水、起居日用中追求自我,沉湎物趣,以达雅趣。这种在表现个性中追求物趣雅韵的饮茶风尚,明亡后又延续了半个世纪,直到康熙中期。当时,一些文人清士意绝仕宦,却又饱受亡国破家之痛,只好在风雅艺术中显示其才俊、能力、品味。所以,讲求至精至美,成为这一时期文人饮茶的风尚。
总之,明代文人所强调的是天、地、人心融通一体,清幽淡雅、超越尘世的理想境界,适应了明中叶以后心学炽盛、三教合流所追求的平淡、闲雅、端庄、质朴、自然、温厚等精神需要。此外,明清还不断把文人雅事引入茶饮中,将品茗与歌舞、弹琴、棋弈、书法、赏画、读书、作诗、撰联、赏玩有机地结合起来。多种雅事的集合,使茶文化成为一种集哲学、史学、美学、文艺学、宗教学以及音乐舞蹈、琴棋书画于一体的庞大而深广的文化体系,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茶艺美学的纵深发展。可以说,是文人的直接参与,使中国茶艺美学终于成为了一种体系。
(摘编自余悦《中国茶艺的美学品格》)
材料二:
在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融汇了儒释道三教美学思想的中国古典美学理论,让茶事活动具备了美学的特点。在宋代点茶艺术成为了无数文人寄托身心、抒怀遣意的工具。宋代文人不仅追求点茶的雅致、茶具的精巧,对茶的色香味形也有极高的追求。宋代茶审美追求道家的“虚静”,借由“物我观照”“妙悟自然”等审美方法,让文人们得以超然物外,获得自由;儒家思想赋予茶艺伦理道德的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文人对品茶艺术的追求,推动了茶艺美学的成型,搭建了茶艺美学的构架。
B.宋代点茶艺术追求人茶相融、茶人同一,文人的性情、茶情、豪情、柔情都在茶中得到展现。
C.明朝士大夫阶层以茶雅志,使明代饮茶风尚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D.明清文人将品茗与歌舞、琴棋等多种雅事有机结合,使中国茶艺美学成为一种体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茶艺美学的哲学基础是由儒释道融合构成的,所以它们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是有主次之分的。
B.材料一认为茶艺美学体系由文人参与构建,材料二认为三教合一思想、社会时代特点都影响着茶艺美学。
C.材料一中的“一杯茶中看世界”与材料二中的“禅茶一味”都揭示了茶艺美学与文人精神的契合。
D.材料三认为当今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现和挖掘,古老的茶文化将会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儒家思想对茶文化影响的一项是(3分)
A.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B.清寂禅斋午梦回,荷风送爽到柴扉。跌坐安禅意自得,茶烟初透龙团美。
C.书如香色倦犹爱,茶似苦言终有情。慎勿教渠纨裤识,珠槽碎釜浪相轻。
D.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馀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4.请结合前两则材料,简要分析文人为什么能主导和塑造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4分)
5.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围炉煮茶”的兴起“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6~9题。
敢在鬼子头上跳舞的人(节选)
衣向东
划归运河支队的那个新四军营里面就有胡剑龙的儿子胡爽,胡剑龙跟儿子胡爽成了不折不扣的父子兵。自然,胡剑龙心情舒畅,走路时腰杆挺得笔直,很有总司令的派头。胡爽虽然才二十二岁,却已当了一年连长。小伙子长得挺帅,打仗有勇有谋,在战士中威信很高。有人私下赞叹,说虎父无犬子,胡爽确实是胡剑龙的儿子。
这天上午,胡剑龙和支队几位干部闲聊着走在大街上,胡爽恰好从对面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