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10520字。
潍坊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作为传统子部学问中极关键的一环,诸子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思想资源。
《老》《庄》等道家文本中富含思想资源,对其的深刻诠释往往能通向重要的哲学问题。刘韶军从《论道》看金岳霖对《老子》之“道”的理解,从金氏以“能”为名诠释“道”说起,言及其论“道”多从“无极”“太极”“理”与“势”入手这一特点,总结出:金氏之说在论述问题时包罗一切,在方法与术语上中西合璧。《孟子》与儒学也是诸子学接通于整个中国哲学史的重要一环。刘伟抓住《孟子》中的心灵问题,辨析了其中对身与心、思与虑的区分,梳理本心之“庸”与心之所发之“斯须”间的关系。
其他诸子也蕴含着哲学思想。匡钊依托《墨子》“城守”诸篇,分析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认为古人所谓“民本”,与赋予平民特定政治法律地位的现代制度并无共同之处。刘体胜论析墨家“兼爱”并不就是“爱无差等”,崔晓姣围绕“刑名”与“自然”探索黄老政治哲学的内在理路。徐翔由探究“法”在先秦时与“规矩”“绳墨”的关联,反思法家并不注重“法”的平等性,而追求以之有效制人。
作为中国哲学的古代思想资源中更具创造力的一面,诸子学的研究为今天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乾乾不息的动力。而哲学的视角和方法,也在传统研究进路之外,为诸子学注入了源头活水。
(摘编自李元骏《多元视域下的诸子学研究》)
材料二:
读诸子,首先应注意,战国中期之前的诸子著作大多是对于特定对象的表达;战国中期以后,有了针对普遍对象的表达,也还有许多篇章的内容是特定性的。
特定性的对象有个别性和类别性两类。个别性的如《论语》,大多是对某个弟子或时人的教诲,以及弟子相互间交流的记录,各条语录原本是对个别性的对象而言。这也正是原始语录体的特征。在这类体式中,语录的意义是由语录句义、语录涉及的对象和语录产生的语境结合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多诸子著作中富含思想资源,对其进行深刻的诠释往往可以通向重要的哲学问题。
B.阅读原始语录体式作品,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要综合考虑所涉及的对象和语境等。
C.对《老子》各章背后潜存的特定性对象分类不清,使得“道”的意义具有不确定性和丰富性。
D.思想流变性也是诸子的一个鲜明特征,阅读这些作品时就得注意其流变性特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侧重讲诸子学与哲学的关系,材料二侧重讲阅读诸子著作应注意的事项。
B.哲学的视角和方法为诸子学注入了源头活水,中国哲学又从诸子学汲取思想内容。
C.《吕氏春秋》中有部分章节已指定特定对象,不能作一般性来理解,否则难以解读。
D.把握诸子所具有的特定性对象和思想流变性特征,就能准确理解、领会其主旨。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谭嗣同《仁学》:“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
B.张之洞曾说:“以经学家实事求是之法读子。”
C.刘师培指出:“近代巨儒稍稍治诸子书,大抵甄明诂故,掇拾丛残,乃诸子之考证学。”
D.郭齐勇在“诸子学与中国哲学”论坛上认为,广义的子学,涉及天人关系、天道关系等问题。
4.材料二在论证诸子著作存在的两个特征时,其一特详其一特略,请结合材料分析这样处理的原因。(4分)
5.《论语》:“季氏富于周公,而求(冉有)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后来孔子又将冉有列入“十哲”。这些内容看似矛盾的,如何理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非攻[注](节选)
鲁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就这样的到了宋国国都。
他决计穿城而过,于是走近北关,顺着中央的一条街,一径向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