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荆门、襄阳、宜昌四地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13810字。
湖北省荆州、荆门、襄阳、宜昌四地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当前,公众对文化的需求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我们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这些新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比如,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品质还有待提升;改革创新力度有待加强;社会力量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与其他领域相比仍显滞后等。
坚持正确导向,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党对公共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而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的目标,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还要坚持唯美唯善的审美导向。优质、完善、富有个性和审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沉浸式感受文化的力量,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要全力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场景,注重以"人"为中心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质,涵养人民群众的人文情怀,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日前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注重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要注重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摘编自王蔚《推进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光明日报》2022年9月6日)
材料二:
所谓文化公平,是指人民群众平等地享有文化资源、文化建设、文化成果的机会和权利,从而能够实现满足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目标。尽管当下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诸多成绩和较大突破,但文化不公问题依然存在,必须把文化公平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推动。
要关注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是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教育公平是实现文化公平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实现文化公平的重要途径、教育不公,其根结在于区域文化资源配置的失衡性,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特殊群体教育的投入,但城乡、地区和校际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要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共享问题。首先,要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参与。政府要转变角色,重点履行好规划引导方向、政策支持、财政保障、规范市场、优化环境的责任,充分发挥好兜底线、保基本、管覆盖的作用;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构建形式多样、结构合理、能力专业、治理规范的社会组织体系,依法依规参与、承接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其次,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要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消费终端延伸拓展;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适应性,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分类梯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民俗特色的文化内容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接地气.最后,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发挥。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使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文化有效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有效发挥文化的价值引领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
要关注城乡文化的融合问题。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文化的冲突和隔阂问题尤为突出,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农民的文化认同危机。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推进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加大城市文化对乡土文化的吸纳,从而消解城乡文化冲突与隔阂,增强农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与融入感,最终促成城乡文化共融发展。首先,要树立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理念。这需要遵循发展规律,确立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观念,为乡村文化的融合塑造一种和谐、共生的共同价值观和提供一种良性的发展机制。其次,要构建城乡文化融合的文化符号体系,一方面,可在城市选择一定范围建立体现特色农业的城市农业发展区,让城市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另一方面,要加大乡村传统文化符号的挖掘、创新和再包装,并加大在城市的宣传推介力度,增强城市市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体验感。最后,要加大乡土文化记忆的重构,特别是要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记忆的复原和重构作为城乡文化融合的重要交流平台,再次弘扬地方性文化,使其与现代文化交融发展.
(摘编自刘艳云《以文化公平促共同富裕》,《光明日报》2022年4月2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公众对文化的需求,以前是看“缺不缺、够不够”,现在是看“好不好、精不精”。
B.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质,需要构建优质、完善、富有个性和审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C.教育公平是实现文化公平的基础和前提,实现了教育公平,也就自然实现了文化公平。
D.公共文化服务要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民俗特色的文化内容,既要接地气,也要精准供给。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文化问题,材料一主要侧重于公共文化,材料二主要从文化公平的角度加以论述。
B.无论是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还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C.文化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这项工程已经初步建成。
D.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共享,既需要政府重点规划,大力支持,也需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提供服务。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中药搭脉传抄秘方,中医拔罐针灸治疗法。
B. 某国产品牌服装在纽约时装周亮相。
C.休闲时光在城市一角的公园里喝茶遛鸟。
D.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好戏进礼堂”惠民演出。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述思路。(4分)
5.如何以文化公平促进共同富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 枪 申 平
靠山乡派出所的何所长,带领所里的全部人马,全副武装,分乘两辆警车直扑后山。他们封锁道路,搜索前进,如临大敌。
事情的确很严重:据紧急报告,山里有人在持枪打猎。在禁枪禁猎的今天,居然有人持枪狩猎,这简直就是对法制社会的公然挑衅。
还好,循着枪声,他们很快就发现了那个猎人,迅速围捕,很快将他捉拿归案。
现在,那个"猎人"正被反铐双手蹲在地上,看样子他也就二十岁出头儿,脸上充满稚气和无辜。他前面的桌子上,摆着一支长长的老式步枪,还有几发已不多见的黄铜子弹。30多岁的何所长上网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