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2023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6170字。
铜川市2023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 文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跟踪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一个突出而强烈的感受是:小说故事化倾向。故事情节作为小说的第二大元素,跃升为主导性元素。它不仅反映出小说内在本质规律的变迁,也折射了社会历史的运演。同时,小说故事化也给小说的人物、结构、意蕴、写法等,带来诸多嬗变,特别是负面的蜕变。
小说与故事的本质特性,教科书、工具书讲得明白。小说:“以叙述为主,具体表现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相互关系、行动和事件以及相应的心理状态、意识流动等,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生活。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表现手法最丰富,表现方式也最灵活,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可以并用,也可有所侧重,一般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基本手段。"故事:"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通俗易懂。”时世变迁,这样的概括依然是“普遍真理”。比较而言,小说年轻,故事古老,后者是前者的“鼻祖”。不管是中国小说还是西方小说,都根植于通俗故事。
中国小说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发生在20世纪最初的二十多年。正如陈平原在《中国小说小史》中所说:“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基本是由以梁启超、林纾、吴既人为代表的与以鲁迅、郁达夫、叶圣陶为代表的两代作家共同完成的。前者于1902年创办《新小说》杂志,催生出一大批带有明显过渡色彩的作品,时人称其为“新小说”。后者以1918年《狂人日记》的发表为标志,在主题、文体、叙事方式等层面全面突破传统小说的藩篱,正式开创了延续至今的中国现代小说。”
小说是由人物、故事、环境三大元素构成的。但人物与故事一直处于纠缠不清的状态。英国作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不成为小说了。可见故事是一切小说不可或缺的最高要素。不过,我倒希望这种最高要素不是这种流传于古代的低级故事,而是别的什么东西。”中国现代小说家的卓越贡献,就在他们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小说成为"为社会""为人生"的"重器";变革了小说的内在结构与特性,由以故事为最高元素交成了以人物为最高元素。他们凭借的有两种资源与优势,一是作家自身的主体性修养与精神,这成为他们批判现实、启蒙民众乃至知识分子的坚实根基。二是作家开放的文学思想与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方法,在他们那里兼容并蓄,并锻造成锐利的文学工具。但在新世纪小说中故事却具有了主导性地位。故事向传奇性、戏剧性、复杂性、精微性等一步步发展,深刻地改变着小说的整体构成与功能。首先是复杂的故事情节淹没了人物形象。人物被故事所牵制、支配,人物性格精神难以彰显,出现了众多意象化、理念化甚至物化人形象。其次是对思想意蕴的冲击。一个有序而完整的故事,往往会衍生出二个简单而明晰的主题来。此外是对创作方法的简化。从“五四”到当今的小说创作,创作方法与表现形式已经非常现代而多样了,但故事情节自身的起承转合规律,使用写实的、描述的方法足矣,它不需要更多样、复杂的创作方法与手法,这无疑降低了现代小说的艺术品位与品格。这种故事化倾向,不仅短篇小说中存在,中长篇小说中更为凸显。
小说故事化倾向绝不仅仅是小说内部运动的结果,它是社会现实趋于物质化、戏剧化的自然折射;是人们对小说故事性、娱乐性阅读需求的一种迎合。但小说是一种超越现实、物质的形而上精神形态,它肩负着照亮社会、人生的"灯火"的使命。因此,把小说的归小说,故事的归故事,就是一个十分紧要的问题了。
(摘编自段崇轩《文学报•“小说”不能沦为“故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跟踪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最激动人心的感受是:作为小说第二大元素的故事情节,跃升为小说的主导性元素。
B. 作者认为,比较而言故事古老小说年轻,故事是小说的“鼻祖”。不管是中国小说还是西方小说,都根植于通俗故事。
C. 1902年梁启超等人创办的《新小说》杂志,催生出一大批色彩鲜明的新小说,完成了中国小说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
D.中国现代小说家凭借的有两种资源和优势,其中之一便是开放的文学思想与方法,使他们具有批判与启蒙的坚实根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跟踪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包作的突出感受写起,提出了小说故事化倾向的问题,作者认为小说的归小说,故事的归故事,小说才能健康发展。
B.文章分析小说与故事的本质特征时,引用定义并运用比较的方法指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小说一般以塑造人物为基本手段,故事则侧重事件过程描述。
C.文章紧紧围绕新时期"小说故事化倾向"这一中心论点,从定义的内涵以及小说发展历史的角度,对其形成的原因和正负面结果做了深入的分析。
D.文章引用英国作家福斯特的观点,一方面说明小说中人物与故事一直处于纠缠不清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说明小说还是应该有超越故事的别的东西。
3.根据原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故事化倾向是小说内在本质规律的变迁造成的,这种倾向给小说的人物、结构、意蕴、写法等,带来诸多嬗变。
B.20世纪最初的二十多年,中国小说从主题、文体、叙事方式等层面逐步突破传统藩篱,完成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
C.小说故事化倾向表现在故事向传奇性、戏剧性、复杂性、精微性等逐渐发展,深刻地改变着小说的整体构成与功能。
D.小说是一种超越现实、物质的形而上精神形态,故事化倾向不仅会淹没人物形象,还会对小说的思想意蕴形成冲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对老百姓利益的维护是医保谈判人的初心,也是他们使命必达的最大动力。
“4.4元的话,4太多,难听,再降4分钱行不行?”近日,一段国家医保准入谈判现场的视频被争相转发。视频中,企业报从5.62元一路直降5次到4.4元,但谈判专家最终将价格砍到全球最低价4.36元。这种以百姓健康为重、分厘必争的精神令人动容,打动了无数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