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7960字。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
成长是一个千面女郎。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骄艳绽放①因为成长,今天的花蕊是芬芳的,明天就融进了泥土的温床②不要为融进泥土的花蕊( ),沉寂也是一种成长。生命存在的过程中,并非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 )的乐章。
1、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正确的写法是( )。(2分)
2、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悲哀 悲痛 深沉 深厚
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2分)
4、语段中①②两处漏掉了标点符号,你认为这两处补上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 B. ①。②。 C. ①;②! D.①;②。
5、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
(1)子在川上曰:“□□□□□,□□□□。”(《论语??子罕》)
(2)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
(3)晏殊的《浣溪沙》中,被后人誉为“天然奇偶”,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的句子是:□□□□□□□,□□□□□□□。
(4)当你遭遇人生的坎坷时,千万不要气馁,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7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食不饱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才美不外见 路转溪桥忽见
C.策之不以其道 行天下之大道
D.执策而临之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7、“伯乐相马”是一个古老的传说,用原文回答,作者另翻新意,提出的新颖观点是什么?(2分)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揣摩此句的语气特点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8分)
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释] 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
9、用”/”为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2分)(限断两处)
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11、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7分)
唐僧,为啥不飞过去 姜仲华
①小时候看《西游记》,心里总有个问题:唐僧取经那么难,其实有好办法呀,孙悟空会驾云,只要背起他,十万八千里,一飞不就到了吗?近日偶读《孟子》,看到有句话: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②“科”是俗语的“窠”,就是坑、洼。孟子的意思是,流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不把坑、洼填满,就不向前流。联想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经历,忽然若有所悟:唐僧师徒不飞,原来如此啊!
③我豁然明白,唐僧师徒的取经路,像流水一样,遇到的每一个坑洼都填满了,再向前走一步。这是极其注重细节的人生。这每一个坑坑洼洼,都有上天的美意;这些坑坑洼洼,是熬人的苦杯,其实,也正是盛满祝福和营养的福杯啊!如果用巧法省下走哪个坑洼,坑洼里含着的福分和养分,就得不到了。师徒四人一个一个地战胜八十一难,一步一步地走过十万八千里,他们的心如钢铁,在反复灼烧、锤打,抵达西天时,已经不是取经最初的凡铁了,他们脱俗成圣了。
④盈科而后进,是一种厚实、沉着的坚守和忍耐;成就的,是不寻常的质地和品格。据说,如今的白酒调酒师,能用酒精、香精、味素,快速调出美味的酒。但是真正的好酒,必须在地下默默无闻地埋藏、发酵多年。
⑤韩国围棋大师曹薰铉写了一篇围棋讲座稿,开头有段话,提醒学棋的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