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2023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pdf
  • 资源大小: 28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4/12 20:30:3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8940字,答案扫描。

  湖州、衢州、丽水2023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
  的位置上。
  4.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创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确实是存在虚构的,也是需要虚构的。从理论上讲,它为什么需要虚构,这种虚构在非虚构写作中有何重要理论意义,这是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首先,它是张扬非虚构写作“真实性”的根本需要。“真实”或“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最根本、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区别于虚构写作最鲜明的特征。从理论上讲,它是不允许虚构的,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真实,作家会通过虚构细节、场景对话甚或心理活动等,在真实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读者获得一种在场的真实感、生命感乃至情感的代入感。也就是说,在真实基础上的合理想象与虚构,其意义首先在于证实作家叙事的可信性和可靠性并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信任,进而产生更加令人信服的真实感。
  其次,它是彰显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内在需要。如果说“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一属性,毋庸置疑,“文学性”则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二属性,也可以说是它与生俱来的审美品性。非虚构写作在美国兴起时之所以被命名为“非虚构小说”,就是因为它借用小说(文学)的手法来讲真实的故事,把真实故事写得犹如小说一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从而具有叙事美感和艺术性;而且,这种“小说化”或“戏剧化”叙事策略也成了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重要体现,成为非虚构写作审美品格的自觉追求,因而也成为非虚构写作区别于新闻报道和社会学、人类学的调查报告等非虚构文本的重要特征。
  再次,它是凸显非虚构写作“思想性”的价值需要。非虚构写作不仅仅是简单呈现生活众生相,也不单单是通过艺术手段讲好真实故事,还要呈现一种整体性现实,以逼近人生和社会真相,抵达更高意义上的真实——生活本质的真实。可见,非虚构写作是一种有深度、有见解、有思想的写作。非虚构作品,只有借助虚构与想象,“才有可能超越生活表面触及世界的深层肌理”,才能把作品的深度带向极致,“去证明人生的深刻的困惑”。眼见的未必为实,即便你见到的是现实,也可能只是表层的、单面的现实。所以,那些力图在非虚构写作方面有所作为的作家,永远也不会停留于“眼见为实”的浅层次层面。只有那些对社会展开深度观察、形成有见地的立场观点的非虚构作品,方可进入生活本质的深层次,也才能走得更远、传得更久。从以上分析来看,这里的虚构显然已经不是形式层面的技术性“虚构”了,而是超越了形式虚构的具有形而上的哲学层面的意义了,体现的是一种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关乎作家对世界的认识、理解和价值表达,是凸显非虚构写作思想性的重要伦理手段。
  (摘编自宫富《论非虚构写作中的虚构问题》)
  材料二:
  自非虚构写作兴起以来,关于想象问题一直存在着两种声音。一种意见认为,既然非虚构写作的关键词是“真实”,那么无论是事件、人物乃至场景和细节,都应百分之百地真实。另一种意见认为,“生活的可能性或人性的可能性,是文学伸展的重要空间,也是考验创作主体想象能力的重要维度”,所以,非虚构写作要有“想象性重构”,否则,人物形象会显得呆板,缺乏必要的丰实度和立体感,叙事也“无法向生活的可能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第一处“从理论上讲”是指从理论层面对创作实践中出现的现象作出回答,第二处“从理论上讲”和第一处含义不尽相同。
  B.非虚构写作通过“小说化”或“戏剧化”的叙事策略与新闻报道区别开来,而非虚构创作的“思想性”通过“虚构”手段得以凸显。
  C.生活与人性的可能性为非虚构写作的“想象性重构”提供了重要空间,但在这一空间中,艺术重构应该是有限的、节制的。
  D.如果非虚构写作具有文学的某种特质,那么它的思想和精神也就蕴含其中,其作品就自然有了力量,能给予读者美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尊重非虚构写作“纪实”属性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可以使读者获得一种在场的真实感、生命感乃至情感的代入感。
  B.材料一中列举非虚构写作在美国被命名为“非虚构小说”的例子,是为了提出一种提升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方法。
  C.非虚构写作的优秀创作者不应只停留在现实的表层,而应对社会展开更深层次的思索,形成有见地的立场观点。
  D.非虚构写作者只扮演“记录员”“观察者”的角色,可能导致作品人物形象呆板,而无法向生活的可能性方向挺进。
  3.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所述“非虚构写作”的一项是(3分)
  A.西汉司马迁创作的纪传体作品《史记•项羽本纪》
  B.明朝罗贯中创作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C.英国作家狄更斯创作的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
  D.新华社为报道香港回归祖国写的《别了,“不列颠尼亚”》
  4.根据材料,简要分析非虚构写作中应如何处理“虚构”与“真实”的关系。(4分)
  5.梁鸿的《中国在梁庄》是非虚构写作的代表作。请结合材料,从真实性、文学性和思想性三个角度,对材料三进行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桃  园
  废  名
  王老大只有一个女孩儿阿毛,一十三岁,病了差不多半个月了。王老大一向以种桃为业,住的地方就叫做桃园。桃园简直是王老大的另一个名字,在这小小的县城里再没有别个地方种了这么多的桃子。
  桃园孤单得很,唯一的邻家是县衙门。衙门口的那一座照墙,望去已经不显其堂皇了,一眨眼就要钻进地底里去似的。照墙外是杀人的刑场。说不定王老大得了这么一大块地就因为与刑场接壤哩。这里,倘不是有人来栽树木,也只会让野草生长下去。
  桃园的一边是城墙。城墙上的游人可以随手摘他的桃子吃,这常惹得王老大发牢骚。他的阿毛倒不大在乎,她还替城墙栽了一些牵牛花,花开的时候,许多女孩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