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3630字。
江苏省徐州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2)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韩愈《_________》)
(4)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唯闻女叹息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岑参)
2.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殷红( ) ②呜咽( ) ③秩序( )
3. 下面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以为然 发扬兹长 深恶痛绝 狂澜
B 锲而不舍 潜心贯注 炯乎不同 弥高
C. 鲜为人知 锋芒必露 妇孺皆知 赫然
D. 家喻户晓 燕然勒功 鞠躬尽瘁 咀嚼
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那些内心高贵的人,即使A(曲折 挫折)不断,即使被压迫在人生的谷底,他区别于他人的是拥有一张B(从容不迫 从容自如)的纯正的脸。脸如同一个人的心。林肯说,一个人活到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在父母的无私之爱中孕育出的清纯美丽的脸,四十年后是否还能不染浊尘,无阿谀之风、汲汲之气、躲闪之态……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古往今来,那些优秀的、内心过着严肃生活的人,他们的外表。往往是本真的、朴素的:真正的清贵之气,不是一件精于裁剪的皮装,不是位高权重的地位,
不是异常显赫的家世,而是一颗对自己、对他人都无比真诚的心。
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
(1)文中A、B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2)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 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诗人、文学评论家;陆定一,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B.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他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
C. “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D.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等。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
阅读下面甲、乙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6.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
(2)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
(4)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7.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B.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何不炳烛乎
C. 夫君子之行 孰与昧行乎
D. 安能辨我是雄雌 盲臣安敢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