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6490字。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积累运用。(15分)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姗姗来迟,草木萌发,阳光和煦,燕子呢喃,草长莺飞。嫩绿的麦苗,轻捷地从土里钻了出来,与田边的高树俯仰生姿。微风拂面,心旷神(yí)_______,湖水波光粼粼,柳丝轻拂河堤,鸟儿总是唱着(liáo) _______亮的歌,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赏花踏青的男女老少,离开喧嚣的城市奔向田野。喜欢露营的人,在幽寂的山涧旁驻足,把帐(péng) _______安扎在潺潺的溪水边。热衷摄影的人,背起相机,长途跋涉,奔赴天(yá)_______海角。人们沉醉在明媚的春光里,不负韶华。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嫩绿(nèn) 露营(lòu) 安扎(zhá) 韶华(shào)
B.嫩绿(lèn) 露营(lù) 安扎(zhá) 韶华(sháo)
C.嫩绿(nèn) 露营(lù) 安扎(zhā) 韶华(sháo)
D.嫩绿(lèn) 露营(lòu) 安扎(zhā) 韶华(shào)
(2)在上面语段中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且恰当的一项是
A.佁 瞭 蓬 涯
B.怡 嘹 篷 崖
C.佁 瞭 蓬 崖
D.怡 嘹 篷 涯
2.(3分)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学校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他首当其冲,报名参加了学校“垃圾分类小分队”。
B.“整本书阅读”受到广泛关注,这项教学活动在我市部分中小学也开展得绘声绘色。
C.袁隆平常下到田间,前仆后继进行高产杂交水稻研究,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D.在中国,很多农村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现代节日,但是对“二十四节气”却耳熟能详。
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接入互联网的学校已接近100%左右。
B.昼上超然楼,碧波荡漾的大明湖与风光旖旎的鹊华山尽收眼底。
C.为了避免校固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市中小学都加大了校园安全工作力度。
D.济句大学筹划、开展的“我为峰会添光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
4.(3分)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有许多称谓有特定的含义,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黄发”指小孩。
B.古代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
C.“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中的“阴”指的是汉水的南部。
D.我国古代常用“迁”指调动官职,“左迁”“迁谪”都表示降职贬官。
二、阅读。(37分)
5.(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仿佛:形容看不真切
B.欲穷其林 穷:尽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全,都
D.处处志之 志:做记号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