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卷(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590字。
2023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卷(一)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激励我们自信自强、踔厉奋发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是多元的,最主要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超越。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资本主义制度作为对封建制度的否定,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的研究,从来都不是“唯生产力论”,而是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异化为“资本家对工人的统治,就是物对人的统治,死劳动对活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其结果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和无产阶级相对贫困的积累。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产生劳动异化的根源。无产阶级革命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创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中国古代丰富的社会理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益滋养。“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人提出的理想社会,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排斥和鄙视那种损人利己、伤天害理、为富不仁、唯利是图的社会行为,推崇和赞美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先辈们的理念尽管只是对社会图景的憧憬,但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重要启迪。
(摘编自钟瑞添《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材料二:
人类社会自从进入文明社会起就存在着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贫与富的两极对立现象。千百年来,中国的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志士仁人都在苦苦追寻一个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实施改革开放、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无不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
B.中国式现代化有多元的理论渊源其中对我国古代丰富的社会理想的继承弘扬,代表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C.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的要素,但如果现代化追求生产力的提高,最终必然会导致劳动异化,剥夺了人民的自由,不利于人民的健康幸福。
D.中国古代对“大同思想”不仅有论述,还有社会实践;从宗教思想的“仙境”到农民斗争口号的“均平”,都可见“大同思想”影响的纵深跨度之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从理论逻辑的角度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渊源,材料二则围绕中国古代社会核心理想的“大同思想”具体阐释。
B.儒家《礼记•礼运》篇明确提出“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的社会构想,这是经过惠施等很多圣贤先哲不断探索的思想结晶。
C.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曾提出土地国有,大企业国营,公共福利事业公民共享等内容,也反映出大同思想的源流。
D.材料二第二段指出我国古代的“大同”社会相当于西方的“乌托邦”,呼应了结尾的大同思想“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3.下列是某班级悬挂的标语,最不能体现材料二中第十段“大同思想”的一项是(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请利用所学或积累知识,在材料二中的①②处分别补充合理、具体的论据。
5.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召开,习近平再次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方向,并在全球激起广泛回响、赢得赞誉。请结合两则材料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陶渊明写《挽歌》
陈翔鹤
晚饭的时候,陶渊明看见他儿媳端出两大盘风鸡和糟鱼来。“嘿,了不起,哪里来的这许多好东西?”陶渊明惊疑而又奇怪地问。“还不是爹带来的。两边都是老人家,真是收下不好,不收下也不好。”这个聪敏的儿媳妇知道,如果公公一不高兴,他是连筷子也都不会去动的。于是她才这样惴惴地解释。